[发明专利]油藏与井筒的耦合模拟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57528.2 | 申请日: | 2017-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325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韩国庆;马高强;吴晓东;安永生;郑磊;张恒;任泽彬;朱志勇;何兰平;王晗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11/10;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 |
地址: | 10224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藏 井筒 耦合 模拟 方法 装置 | ||
1.一种油藏与井筒的耦合模拟方法,应用于水平井;其中,所述水平井包括至少一个完井段;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完井方式与节点流动单元的对应关系;
基于所述对应关系,确定每个所述完井段对应的节点流动单元;
基于确定的节点流动单元,构建所述水平井的耦合节点网络模型;
求解所述耦合节点网络模型,获取所述水平井的油藏与井筒的耦合模拟实验结果;
所述节点流动单元包括第一节点流动单元、第二节点流动单元、第三节点流动单元和第四节点流动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节点流动单元包括以下方程组:
所述第二节点流动单元包括以下方程组:
所述第三节点流动单元包括以下方程组:
所述第四节点流动单元包括以下方程组:
其中,
i和j分别表示节点;
Δpfi表示节点i处油藏中的近井压降;
Δpi表示节点i处油管中的压降;
pi表示节点i处油管中的压力;
pri表示节点i处油藏中的近井压力;
Δpsi表示节点i处流体通过完井措施产生的压降;
pai表示节点i处油套环空中的压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完井方式与节点流动单元的对应关系,包括:
裸眼完井与第一节点流动单元的对应关系;
裸眼预充填砾石筛管完井、割缝衬管完井、和裸眼射孔完井分别与第二节点流动单元的对应关系;
套管射孔完井、管外封隔器割缝衬管完井、和套管内预充填砾石筛管完井分别与第三节点流动单元的对应关系;
控水工具完井与第四节点流动单元的对应关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完井段对应有完井方式;相应地,所述确定每个所述完井段对应的节点流动单元,包括:
基于所述对应关系,以及每个完井段对应的完井方式,确定该完井段对应的节点流动单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构建所述水平井的耦合节点网络模型,包括:
确定水平井中每个完井段的节点数量;
基于每个完井段的节点数量,以及该完井段对应的节点流动单元,构建该完井段的节点流动模型;
基于完井段在所述水平井中的位置,将构建的节点流动模型进行组合,获取所述水平井的耦合节点网络模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水平井的耦合节点网络模型,包括:
基于边界条件方程和组合后的节点流动模型,构建所述水平井的耦合节点网络模型。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构建的节点流动模型进行组合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水平井中各个完井段的节点进行排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求解所述耦合节点网络模型,包括:
将完井参数、油藏物性参数和流体性质参数代入所述耦合节点网络模型,求解所述耦合节点网络模型。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求解所述耦合节点网络模型,包括:
使用牛顿-拉夫森迭代法,求解所述耦合节点网络模型。
9.一种油藏与井筒的耦合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单元,用于提供完井方式与节点流动单元的对应关系;
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对应关系,确定水平井中每个完井段对应的节点流动单元;其中,所述水平井包括至少一个完井段;
构建单元,用于基于确定的节点流动单元,构建所述水平井的耦合节点网络模型;
求解单元,用于求解所述耦合节点网络模型,获取所述水平井的油藏与井筒的耦合模拟实验结果;
所述节点流动单元包括第一节点流动单元、第二节点流动单元、第三节点流动单元和第四节点流动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节点流动单元包括以下方程组:
所述第二节点流动单元包括以下方程组:
所述第三节点流动单元包括以下方程组:
所述第四节点流动单元包括以下方程组:
其中,
i和j分别表示节点;
Δpfi表示节点i处油藏中的近井压降;
Δpi表示节点i处油管中的压降;
pi表示节点i处油管中的压力;
pri表示节点i处油藏中的近井压力;
Δpsi表示节点i处流体通过完井措施产生的压降;
pai表示节点i处油套环空中的压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5752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表贴焊盘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施工放样虚拟前方交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