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圆形地下交通与综合管廊组合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56356.7 | 申请日: | 2017-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539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延年;刘哲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沈阳之华益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21218 | 代理人: | 刘凤桐 |
地址: | 110168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形 地下 交通 综合 组合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下交通及综合管廊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双圆形地下交通与综合管廊组合系统。
背景技术
地下交通,是新一代城市交通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发展变化和应对人流集中带来的交通拥堵方面具有良好的缓解作用,能够缓解交通压力,提高出行效率。
综合管廊,是一种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在城市地下空间建造一个隧道,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检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是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建于城市地下用于铺设市政公用管线的市政公用设施。
目前,城乡发展差距过大导致人流在城市集中,由于缺少前期规划,每当人流高峰,多数城市会出现交通拥堵现象,大幅降低了人们的出行效率,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同时城市公用管线乱布现象严重,“城市蜘蛛网”的现象普遍存在,对后期的城市规划和综合治理带来诸多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圆形地下交通与综合管廊组合系统,上部为地下交通,下部为综合管廊。它能有效地缓解和改善城市蜘蛛网现象,提高出行效率以及地下空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了高效的交通运输与公用管线的综合治理。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双圆形地下交通与综合管廊组合系统,由综合体管壁(1)围成的整体空间,进一步由上下舱体隔板(2)、路面板 (3)、管廊分仓隔板(4)、管廊底层承重板(5)、双向交通线路隔墙(6)、连续支撑墩体(7)、承重连续墙(8)、承重柱(9)和脚柱(10)将整体空间分割为上部交通空间和下部综合管廊空间,上部交通空间顶部设置照明灯(14),双向行车线路由双向交通线路隔墙(6)分隔,双向交通线路隔墙(6)上部设置通风窗(15)满足地下交通的照明和通风条件,交通舱体下部由路面板(3)作为行车路面,在路面板(3)下方由连续支撑墩体(7)支撑,避免路面板(3)因跨度过大而导致挠度过大,对行车安全造成影响,同时,路面板(3)与上下舱体隔板(2)之间由连续支撑墩体(7)分隔而成的连续通道可分别作为通风仓(11)、系统供电仓(12)和排水仓(13),其中排水仓(13)应做防水处理,下部综合管廊空间主要由管廊分仓隔板(4)和管廊底层承重板(5)分隔,分隔空间分别作为通讯仓(22)、电缆仓(23)和给排水仓(24),其中,各舱体中分别设置通风窗(15)和照明灯(14),给排水仓(24)中包括供水管道(17)和排水管道(18),由管道支撑墩体(19)支撑,并增设检修车(21)及检修车道(20),在通讯仓(22)和电缆仓(23)内设置管线排架(16),为了实现快速装配,受力更加合理,系统将脚柱设置为倾斜的预制式脚柱,包括柱身(10-1)、柱头(10-2)、螺栓(10-3)和接头钢筒(10-4),柱身(10-1)直接嵌套在接头钢筒(10-4)内,通过柱头(10-2)顶面的螺栓(10-3)与管廊底层承重板(5)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双向交通线路隔墙(6)由空心砌块砌筑,为非承重墙;
进一步地,所述的排水仓(13)做防水处理,每隔200m-300m设置一台排水动力泵,及时排出交通仓内的临时积水,避免交通仓内出现临时积水影响交通;
进一步地,所述的脚柱(10)包括柱身(10-1)、柱头(10-2)、螺栓(10-3)和接头钢筒(10-4),柱身(10-1)直接嵌套在接头钢筒(10-4)内,通过柱头(10-2)顶面的螺栓(10-3)与管廊底层承重板(5)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构造简单、空间利用率高,受力性能好、加工简便、布局合理,提高出行效率,促进城市的高速高效发展,完成了对城市蜘蛛网现象的缓解和改善,便于各种公用管线的管理、保养和维修,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地下空间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施工维修的成本,节约了地下空间资源,实现了高效的交通运输与公用管线的综合治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中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双圆形地下交通与综合管廊组合系统整体布置横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双圆形地下交通与综合管廊组合系统脚柱立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双圆形地下交通与综合管廊组合系统脚柱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建筑大学,未经沈阳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563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