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薄晶圆平坦化加工夹持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1054667.X | 申请日: | 2017-11-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22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 发明(设计)人: | 陈铭欣;刘明章;王士玮;吴柯宏;李源萍;林永活;郑贤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晶安光电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4B13/005 | 分类号: | B24B13/00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62411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薄 平坦 加工 夹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晶片抛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超薄晶圆平坦化加工夹持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外对于LT薄片加工的方法为双面抛光后进行单面粗化来达到制程应用的需求,但此种工艺需对晶片进行双面抛光加工,加工时间与成本上升许多,且难以保证单面粗化的过程对于晶片另一表面不会造成损伤。
国内另有一种现有工法为单面抛光制程,该制程利用上蜡或者吸附垫方式将晶片固定住,然而此作法做出来的晶片平坦度水准较双抛工艺差,常常造成后段黄光微影制程的困扰,致使晶片表现不佳亦或是短路。
双抛工艺受限夹治具的刚性强度要求,晶片越往薄化发展代表对应的夹具需要更薄,此时夹具刚性已无法提供稳定的加工保证,其时成品率将大幅降低或者加工成本会大幅上升。
使用上蜡将晶片固定的作法也容易因为上下蜡制程普遍需要升温或降温促使身为压电材料的LT发生破碎,尤其是晶片厚度较薄时。
使用吸附垫方式将晶片固定的作法也无法将晶片做薄,主要原因为LT晶片材质易碎薄化过程中背面使用软的吸附垫晶片容易造成形变发生碎片。
上述的几项传统加工工艺无法达到LT晶片厚度<200um,且平坦度在5mm2<0.5um,PLTV>95%稳定产品品质要求,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超薄晶圆平坦化加工夹持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薄晶圆平坦化加工夹持的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薄晶圆平坦化加工夹持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将超薄晶片放置在真空吸盘的表面,真空吸盘的底部且对应超薄晶片的位置开设有多个抽气孔,在真空吸盘的顶部设置真空系统,真空系统通过对真空吸盘表面的多个抽气孔进行抽真空,使超薄晶片吸附在真空吸盘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真空吸盘材质为陶瓷材料,用以避免研抛时高度的压力、温度对真空吸盘造成形变,确保超薄晶片加工后平坦度精度。
优选的,所述真空系统在超薄晶片抛光过程中要持续运行,且真空系统产生的吸附力需大于晶片加工时摩擦所承受的侧向力。
优选的,所述真空吸盘的顶部设置有一个真空室,真空系统通过真空室对抽气孔进行抽真空。
优选的,所述真空室的顶部设置有气囊,气囊与真空吸盘之间形成真空室,气囊的顶部连通有充气管,真空室的顶部连通有抽气管,气囊通过充气管进行充气,真空系统通过抽气管对真空室进行抽真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较传统的吸附垫夹持方式,可以大幅增加加工压力,提升抛光效率,并且可以克服传统的双抛、上蜡以及吸附垫夹持加工方式无法达到<200um的工艺水准,使用本案加工方式可以有效将晶片薄化到<50um,且保证表面平坦度可达5mm2<0.5um,PLTV>95%的水准,解决了传统加工工艺无法达到钽酸锂(LiTaO3;LT)晶片厚度<200um,且平坦度在5mm2<0.5um,PLTV>95%稳定产品品质要求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超薄晶圆平坦化加工夹持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将超薄晶片放置在真空吸盘的表面,真空吸盘的底部且对应超薄晶片的位置开设有多个抽气孔,在真空吸盘的顶部设置真空系统,真空系统通过对真空吸盘表面的多个抽气孔进行抽真空,使超薄晶片吸附在真空吸盘的底部。
实施例一:
首先将超薄晶片放置在真空吸盘的表面,真空吸盘的底部且对应超薄晶片的位置开设有多个抽气孔,在真空吸盘的顶部设置真空系统,真空系统通过对真空吸盘表面的多个抽气孔进行抽真空,使超薄晶片吸附在真空吸盘的底部。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中,再加上下述工序:
真空吸盘材质为陶瓷材料,用以避免研抛时高度的压力、温度对真空吸盘造成形变,确保超薄晶片加工后平坦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晶安光电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晶安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546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口径光学元件超精密加工抛光机床
- 下一篇:自动吸残渣打磨筒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