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锂负极性能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1053265.8 | 申请日: | 2017-11-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42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 发明(设计)人: | 张凤祥;郭峻岭;赵淑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M4/134 | 分类号: | H01M4/134;H01M4/1395;H01M4/04;H01M10/052;H01M10/058;H01M10/42 |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李晓亮;潘迅 |
| 地址: | 12422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负极 性能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提高锂负极性能的方法,属于电极材料领域,是一种非常简单且有效的方法。本发明以商用铜箔做为集流体,并在其一面旋蒸法镀一层金,得到单面镀金的Au@Cu电极;组装电池时,隔膜选用聚丙烯膜,锂片作为对电极,单面镀金的Au@Cu电极作为工作电极,其中,镀金面反向于隔膜。本发明采用的方法中,由于采用单面镀金的Au@Cu电极,锂选择性沉积于Au上,反向与隔膜生长,防止枝晶刺破隔膜,能够有效提高锂负极的安全性能;同时,Li枝晶向下生长时,由于阻力的作用,锂会沉积的更为均匀,有效的抑制锂枝晶的产生,提高锂负极的库伦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极材料领域,涉及一种锂负极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电池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已经不足以满足当今社会很多应用的需求,所以具有更高能量密度的下一代电池(如锂硫电池,锂空电池等)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这些电池中,负极采用了锂负极,因此研究具有高性能的锂负极十分必要。
锂负极具有很多的优势,如:(1)最低的电位(-3.040V);(2)环境友好;(3)超高理论比容量高达3860mAh/g,等。然而,锂负极具有致命的缺陷制约着锂硫电池,锂空电池等下一代电池在实际中的应用。这些缺陷由锂在沉积过程中形成的锂枝晶而产生:一方面,锂枝晶可能刺穿隔膜,照成电池短路,引起安全性问题;另一方面,锂枝晶暴露更多比表面,加速锂与电解液的不可逆反应,且易在循环过程中产生“死锂”,造成库伦效率的降低。
发明内容
针对这些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非常简单且有效的方法来改善锂负极的性能。以商用铜箔作为集流体,并在其一面旋蒸法镀一层金(Au),得到单面镀金的Au@Cu电极。组装电池时,镀金面反向于隔膜。在这样的电极中:(1)由于锂的沉积特性,锂会选择性沉积于Au上;而又由于沉积Au的一面反向与隔膜,Cu箔贴近隔膜的一面不会有锂沉积,这样,锂将会反向与隔膜生长,有效防止枝晶刺破隔膜,提高锂负极的安全性能;(2)Li枝晶反向生长时,由于阻力的作用,使得锂会沉积的更为均匀,有效的抑制锂枝晶的产生,减少Li枝晶与电解液的不可逆反应和“死锂”的产生,提高锂负极的库伦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提高锂负极性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清洗集流体
以商用铜箔作为集流体,在室温下将铜箔浸入去离子水、乙醇和丙酮的混合溶液中,超声处理15~30min后,取出在60~80℃干燥1~3h,得到清洗后的铜箔集流体。所述的混合溶液中去离子水、乙醇和丙酮的体积比为1:1:1。
第二步,在铜箔集流体单面镀金Au
将清洗过的铜箔集流体放入离子溅射/蒸镀一体化镀膜仪中,溅射蒸镀30~90s,得到单面镀金的Au@Cu电极。
第三步,组装电池
将制备得到的单面镀金的Au@Cu电极作为工作电极,锂片作为对电极,组成电池,隔膜选用聚丙烯膜,其中,工作电极中镀金的一面放置在隔膜的反向。纽扣电池的电解质选用含有1M六氟磷酸锂(LiPF6)的碳酸亚乙酯(EC)和碳酸二乙酯(DEC)的混合溶剂,其中,碳酸亚乙酯(EC)和碳酸二乙酯(DEC)的体积比为1:1。采用该方法组装的电池能够显著提高锂负极性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由于锂的沉积特性,锂会选择性沉积于Au上;而又由于沉积Au的一面反向与隔膜,Cu箔贴近隔膜的一面不会有锂沉积,这样,锂将会反向与隔膜生长,有效防止枝晶刺破隔膜,提高锂负极的安全性能;(2)Li枝晶反向生长时,由于阻力的作用,使得锂会沉积的更为均匀,有效的抑制锂枝晶的产生,减少Li枝晶与电解液的不可逆反应和“死锂”的产生,提高锂负极的库伦效率。在实际测试中,Cu电极的电伦效率很快降低,并且在50小时后基本损坏;而单面镀金的Au@Cu电极的库伦效率在首次后保持在97%以上,并可以稳定循环550小时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532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