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51802.5 | 申请日: | 201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717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井川达贵;吉田信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F13/18 | 分类号: | F16F1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张晶;谢顺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将连结部件插入第一安装部件与位移限制部件之间时能够抑制限位橡胶卷起的防振装置。解决方案:限位橡胶(80)具备:载置部(85),其载置于连结部件(30)的与第一安装部件(40)相反侧的面上,且在连结部件(30)向反弹方向位移时与位移限制部件(70)抵接;以及钩部(87),其形成于该载置部(85)的外缘,连结部件(30)具备供钩部(87)卡合的被卡合部(突出部38),因此在将连结部件(30)插入第一安装部件(40)与位移限制部件(70)之间时,能够抑制限位橡胶(80)(载置部)卷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振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在将连结部件插入第一安装部件与位移限制部件之间时能够抑制限位橡胶卷起的防振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汽车的防振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装置,其具备:基座体(Mount Body),其具有安装在振动源侧的第一安装部件、安装在车身框架侧的第二安装部件、以及连结这些第一安装部件和第二安装部件之间并由橡胶状弹性体形成的防振基体;连结部件,其一侧紧固在第一安装部件且另一侧紧固在振动源侧;限位橡胶,其安装于该连结部件;保持部件,其保持第二安装部件;位移限制部件,其配设于该保持部件,将连结部件的一侧包围,并形成有供用于将连结部件紧固在第一安装部件上的螺栓插通的插通孔。
根据该防振装置,在连结部件的上表面及侧面覆盖设置有限位橡胶,且向反弹方向(第一安装部件从第二安装部件离开的方向)以及车辆前后或左右方向(第一安装部件相对于第二安装部件在与轴垂直的方向上相对位移的方向)输入大振幅的位移的情况下,位移限制部件阻挡连结部件及限位橡胶从而起到作为限位件的功能,能够限制过大的位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8-128410号公报(例如段落0030、0037、图4等)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从第一安装部件的上表面竖立设置的立设部位于连结部件的侧方的情况下,无法像上述的现有装置那样在连结部件的上表面及侧面覆盖设置限位橡胶,而仅在连结部件的上表面载置限位橡胶。因此,在制作工序中,在为了将连结部件紧固于第一安装部件,而将其插入第一安装部件与位移限制部件之间时,存在限位橡胶卷起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将连结部件插入第一安装部件与位移限制部件之间时能够抑制限位橡胶卷起的防振装置。
(二)技术方案以及有益效果
根据第一方案所述的防振装置,限位橡胶具备:载置部,其载置于连结部件的与第一安装部件相反侧的面上,且在连结部件向反弹方向位移时与位移限制部件抵接;以及钩部,其形成于该载置部的外缘,连结部件具备供钩部卡合的被卡合部,因此在将连结部件插入第一安装部件与位移限制部件之间时,能够抑制限位橡胶(载置部)卷起。
根据第二方案所述的防振装置,除了第一方案所述的防振装置所起到的效果,连结部件的被卡合部形成于连接部件插入第一安装部件与位移限制部件之间时的插入顶端侧,因此通过使钩部与该被卡合部卡合,能够有效地抑制伴随插入而使限位橡胶卷起的情况、钩部从被卡合部脱落的情况。
根据第三方案所述的防振装置,除了第一方案所述的防振装置所起到的效果,连结部件的被卡合部作为从连结部件的侧面突出的突出部而形成,第一安装部件具备朝向位移限制部件竖立设置的立设部,并且立设部具备接受连结部件的被卡合部并与其卡合的接受部,通过使该接受部接受被卡合部(突出部),从而可相对于第一安装部件对连结部件进行定位,因此能够提高连结部件相对于第一安装部件的紧固位置的精度。另外,在将连结部件紧固于第一安装部件时,能够抑制这些第一安装部件及连结部件因紧固扭矩而相对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518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