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飞机电子设备舱排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49227.5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139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刘牧;汪光文;简夕忠;袁建新;屠毅;杨智;南国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4D13/06 | 分类号: | B64D13/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丁晓峰 |
地址: | 20121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飞机 电子设备 排气装置 | ||
本发明涉及飞机电子设备舱排气装置。该飞机电子设备舱排气装置包括:排气风扇,其入口端连接至电子设备舱排气总管,其出口端连接至位于机身蒙皮上的外部排气活门;以及推力回收喷管,其入口端连接至电子设备舱排气总管,其出口端连接至机身蒙皮,其上游还设置有电子设备通风活门,其是从入口端向出口端直径减缩的喷管;其中,当飞机处于地面或低空飞行状态时,电子设备舱中的热空气通过排气风扇抽吸至外部排气活门排出飞机外;当飞机处于高空飞行状态时,电子设备舱中的热空气通过推力回收喷管排出飞机外。本发明的飞机电子设备舱排气装置能起到以下有益技术效果:能减少风扇工作时间,且产生推力回收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机电子设备舱排气装置。
背景技术
民用飞机电子设备一般集中安装在电子设备舱内。民用飞机电子设备舱通风系统功能是给电子设备提供冷却,满足电子设备热环境要求,以保证电子设备的可靠性。电子设备舱通风系统的设计好坏影响飞机的安全性。民用飞机一般采用地板下座舱排气对电子设备进行通风冷却,同时将热空气排走,以维持电子设备舱环境温度满足要求。民用飞机电子设备舱通风系统一般由鼓风系统和抽风系统组成,部件一般包括风扇、过滤器、活门以及管路系统。通过过滤器和鼓风风扇将经过过滤的空气来冷却电子设备,通过抽风风扇将冷却后的热空气排出电子设备舱,以保证环境温度要求。
空客A380飞机的电子设备舱通风系统设计如下:主电子设备舱和上部电子设备舱通过左右两条冗余的环路进行通风,每条环路上都有鼓风风扇,通过鼓风风扇将客舱空气供给电子设备舱内的各设备架和驾驶舱操作面板。然后,排气风扇抽吸并通过内部排气活门和舱外排气活门将来自电子设备舱和驾驶舱操作面板的空气排出电子设备舱。在飞行状态,舱外排气活门关闭,由排气风扇抽吸并经过内部排气活门将热气排至货舱地板下方区域,然后通过出流活门排出机外;在飞行状态,当排气系统故障时,飞行员可手动控制部分打开舱外排气活门,通过座舱内外压差进行排气;在地面状态,舱外排气活门全开,热气经排气风扇抽吸至舱外排气活门后直接排出机外。主电子设备舱和上部电子设备舱还有一条备用的通风环路:在需要时,来自空调系统混合腔的空气可通过两个备份活门直接给电子设备舱通风。
波音787飞机的电子设备舱通风系统设计如下:该系统包括供气和排气系统。供气系统通过鼓风风扇将来自三角区经过滤器过滤的冷空气供给驾驶舱、前部电子设备舱和E8设备架。排气系统通过排气风扇、排风罩及笛形管抽吸来自电子设备的热气。在飞行状态,通过排气风扇将热气排至货舱区域进行加热,或通过排气活门排出机外;在地面状态,通过排气风扇抽气从排气活门排出机外;在地面或飞行状态,当鼓风风扇故障时或电子设备舱产生烟雾时,通过超控活门进行排气。
目前现有民用飞机设计中,为满足电子设备舱排气需求,在地面和飞行状态都采用排气风扇抽吸通过排气活门进行排气,这不利于节能和风扇的寿命及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飞机电子设备舱排气装置的缺陷,提供一种新的飞机电子设备舱排气装置,其能减少风扇工作时间,且产生推力回收效果。
本发明的以上目的通过一种飞机电子设备舱排气装置来实现,该飞机电子设备舱排气装置包括:
排气风扇,所述排气风扇的入口端连接至电子设备舱排气总管,所述排气风扇的出口端连接至位于机身蒙皮上的外部排气活门;以及
推力回收喷管,所述推力回收喷管的入口端连接至所述电子设备舱排气总管,所述推力回收喷管的出口端连接至机身蒙皮,所述推力回收喷管的上游还设置有电子设备通风活门,其中,所述推力回收喷管是从入口端向出口端直径减缩的喷管;
其中,当飞机处于地面或低空飞行状态时,所述排气风扇工作,所述外部排气活门打开,所述电子设备通风活门关闭,电子设备舱中的热空气通过所述排气风扇抽吸至所述外部排气活门排出飞机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492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