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确定以太网MAC地址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46277.8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291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徐长春;陈中平;王远;王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L2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确定 以太网 mac 地址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确定以太网MAC地址的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在以太网场景下采用终端的IP地址转发报文导致的报文转发出错的问题。该方法包括:第一网络设备从终端接收第一以太网MAC地址;第一网络设备判断第一以太网MAC地址是否能在全局网络范围内唯一标识终端或终端的PDU会话,根据判断结果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终端发送的报文的源MAC地址的确定,源MAC地址为能在全局网络范围内唯一标识终端或终端的PDU会话的以太网MAC地址。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确定以太网媒体接入控制(mediaaccess control,简称MAC)地址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简称3GPP)核心网用户面(user plane,简称UP)上,基于报文的互联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简称IP)地址转发报文。第五代(fifth-generation,简称5G)无线通信技术能够支持以太帧(ethernet frame)的传输。在以太网的场景下,若以太帧承载IP报文,该IP地址可能是私有的、可变的,多个终端的IP地址存在冲突的可能。因此,将终端的IP地址作为转发报文的依据,会导致报文转发出错。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以太网MAC地址的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在以太网场景下采用终端的IP地址转发报文导致的报文转发出错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确定以太网MAC地址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网络设备从终端接收第一以太网MAC地址;第一网络设备判断第一以太网MAC地址是否能在全局网络范围内唯一标识终端或终端的PDU会话,根据判断结果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终端发送的报文的源MAC地址的确定,源MAC地址为能在全局网络范围内唯一标识终端或终端的PDU会话的以太网MAC地址。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第一网络设备对终端生成的第一以太网MAC地址进行判断,并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终端根据指示信息确定报文的源MAC地址,由于该源MAC地址为能在全局网络范围内唯一标识终端或终端的PDU会话的以太网MAC地址,因此,根据该以太网MAC地址能够唯一的确定一个终端,不同的终端对应的以太网MAC地址不会出现冲突的情况,因此,基于能唯一标识终端或终端的PDU会话的以太网MAC地址进行报文的转发时能够保证报文转发的正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网络设备判断第一以太网MAC地址是否能在全局网络范围内唯一标识终端或终端的PDU会话,根据判断结果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包括:若第一以太网MAC地址不能在全局网络范围内唯一标识终端或终端的PDU会话,指示信息包括第二以太网MAC地址,其中,第二以太网MAC地址能在全局网络范围内唯一标识终端或终端的PDU会话,或者,指示信息指示第一以太网MAC地址不能在全局网络范围内唯一标识终端或终端的PDU会话;或者,若第一以太网MAC地址能在全局网络范围内唯一标识终端或终端的PDU会话,指示信息包括第一以太网MAC地址,或者,指示信息指示第一以太网MAC地址能在全局网络范围内唯一标识终端或终端的PDU会话。其中,第二以太网MAC地址可以为第一网络设备为终端分配的以太网MAC地址。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指示信息包括第二以太网MAC地址,该方法还包括: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以太网MAC地址,第二以太网MAC地址用于第二以太网MAC地址和终端对应的签约用户的标识的对应关系的建立,对应关系用于签约用户的话单的生成。该种可能的设计中,由于一个以太网MAC地址仅对应一个终端或一个终端的一个PDU会话,不同的终端对应的以太网MAC地址不会出现冲突的情况,因此,根据能唯一标识终端或终端的PDU会话的以太网MAC地址生成签约用户的话单时可以保证生成的话单的正确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462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