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产L‑酪氨酸重组工程菌的方法及该重组工程菌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44289.7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162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赵广荣;周亮;丁琦;王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1 | 分类号: | C12N1/21;C12N15/70;C12R1/19 |
代理公司: | 天津耀达律师事务所12223 | 代理人: | 张耀 |
地址: | 30170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酪氨酸 重组 工程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所属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L-酪氨酸重组工程菌的构建及其生产L-酪氨酸和丹参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L-酪氨酸是一种重要的营养必需氨基酸,对人和动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常作为、苯丙酮尿症患者的营养补充剂,以及多肽类激素、抗生素、L-多巴、黑色素、对羟基肉桂酸、对羟基苯乙烯等的制备原料而广泛应用在食品、饲料、医药和化工等行业。基于此,最近几年L-酪氨酸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吸引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目光。由于天然微生物合成积累L-酪氨酸的能力很低,即使构建的重组工程菌,仍然需要使用抗生素维持质粒和诱导剂使基因过表达,存在破坏和污染环境的潜在危害性。
丹参素是一种L-酪氨酸的衍生物,其化学名为β-(3,4-二羟基苯基)乳酸。最新的药理研究表明,丹参素能够抑制血小板合成和聚集,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保护心肌,同时增加冠脉流量。这些药理作用是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主要机制。因此丹参素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具有非常好的功效,如:抗动脉粥样硬化及降血脂,抗血栓形成,扩张冠状动脉,保护心肌线粒体免受氧自由基引发的脂质过氧化物的损伤等作用。此外有研究发现其在抗菌消炎,防止创面的过度愈合,抗脑缺血损伤,素抗肿瘤,治疗银屑病等方面也有较好的作用。因此丹参素拥有广阔的市场和应用前景。目前丹参素主要从丹参根中提取,但含量低,受到种植季节和原材料的限制,生产能力低。微生物合成具有成本低、产量高的优点,本专利就是构建出L-酪氨酸生产重组工程菌及其衍生菌株,实现L-酪氨酸和丹参素的微生物发酵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目前L-酪氨酸和丹参素生产现状,提供生产L-酪氨酸和丹参素的重组工程菌。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上述重组工程菌在发酵生产L-酪氨酸和丹参素的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一种生产L-酪氨酸的重组工程菌,用下述方法构建:
(1)以大肠杆菌SyBE-002447基因组为模板,以SEQ ID No.1所示序列为上游引物,以SEQ ID No.2所示序列为下游引物,克隆得到500bp的片段F1;设计并化学合成模块Plac-aroG-tyrA-aroE,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以该序列为模板,以SEQ ID No.4所示序列为上游引物,以SEQ ID No.5所示序列为下游引物,克隆得到3500bp左右的片段F2;以化学合成序列CHL基因为模板,其序列如SEQ ID NO.6所示,以SEQ ID No.7所示序列为上游引物,以SEQ ID No.8所示序列为下游引物,扩增得到1000bp的F3片段;以大肠杆菌SyBE-002447基因组为模板,以SEQ ID No.9所示序列为上游引物,以SEQ ID No.10所示序列为下游引物,克隆得到500bp的片段F4。
(2)把(1)中获得的四个重组片段通过重叠延伸的方法组装成重组片段F1-F2-F3-F4。以大肠杆菌SyBE-002447菌株为底盘细胞,利用λred同源重组的方法整合F1-F2-F3-F4片段到SyBE-002447菌株的染色体上,然后从染色体上丢失氯霉素抗性基因,得到重组菌株SyBE-22001,用于发酵生产L-酪氨酸。
(3)以(2)中得到的菌株SyBE-22001基因组为模板,以SEQ ID No.11所示序列为上游引物,以SEQ ID No.12所示序列为下游引物,克隆得到500bp的片段F5;设计并化学合成L-酪氨酸合成模块Ptrc-pps-tkt-glk,序列如SEQ ID No.13所示,以该序列为模板,以SEQ ID No.14所示序列为上游引物,以SEQ ID No.15所示序列为下游引物,克隆得到5700bp左右的片段F6;以序列SEQ ID No.6(CHL基因)为模板,以SEQ ID No.16所示序列为上游引物,以SEQ ID No.17所示序列为下游引物,扩增得到1000bp的片段F7。以菌株SyBE-22001基因组为模板,以SEQ ID No.18所示序列为上游引物,以SEQ ID No.19所示序列为下游引物,克隆得到500bp的片段F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442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