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蓄电池的智能充电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36244.5 | 申请日: | 2017-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286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洪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洪飞 |
主分类号: | H02J7/04 | 分类号: | H02J7/04;H02J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放电功率电路 蓄电池 控制模块 内阻检测模块 人机交互模块 智能充电系统 充放电参数 蓄电池充电 充电状态 内阻 充电 充放电功率 充电电路 充电技术 功率开关 控制时序 驱动信号 实时检测 实时显示 液晶屏 节能 检测 | ||
本发明提供了充电技术领域内的一种蓄电池的智能充电系统,包括控制模块、充放电功率电路模块、内阻检测模块和人机交互模块,充放电功率电路模块给蓄电池充电,内阻检测模块实时检测充放电功率电路模块给蓄电池充电时蓄电池的内阻,控制模块根据检测到的内阻为充放电功率模块中的各个功率开关提供驱动信号和控制时序,控制模块将充电状态实时显示在人机交互模块的液晶屏上,充电状态包括充放电参数和装置的工作状态,其中,充放电参数包括充电电路和充电时间;本发明充电速度快,更加节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电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给蓄电池充电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在享受这前所未有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目前,在我国大力提倡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使用清洁环保能源的电动车辆已经成为 21 世纪交通工具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作为电动车辆储能设备的蓄电池及其充电器的发展还不能满足电动车辆的实际要求,在理论和技术上均有待攻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蓄电池的智能充电系统,此装置的充电速度快,更加节能。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蓄电池的智能充电系统,包括控制模块、充放电功率电路模块、内阻检测模块和人机交互模块,所述充放电功率电路模块给蓄电池充电,所述内阻检测模块实时检测充放电功率电路模块给蓄电池充电时蓄电池的内阻,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检测到的内阻为充放电功率模块中的各个功率开关提供驱动信号和控制时序,控制模块将充电状态实时显示在人机交互模块的液晶屏上,充电状态包括充放电参数和装置的工作状态,其中,充放电参数包括充电电路和充电时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充放电电路模块包括整流滤波电路,交流试点经整流滤波电路后为直流电源,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开关管Q1的集电极,所述开关管Q1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开关管Q2的集电极和有极电容C2的正极,所述开关管Q2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蓄电池的正极和开关管Q3的集电极,所述开关管Q3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5的正极、有极电容C3的正极和开关管Q5的集电极,所述有极电容C3的负极连接开关管Q4的集电极和开关管Q6的发射极,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与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开关管Q5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6的正极,所述开关管Q6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6的负极还连接有极电容C4的正极,开关管Q6的发射极、有极电容C4的负极和有极电容C2的负极均与蓄电池的负极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阻检测模块根据测量出的蓄电池两端的电压相应信号及两者的相位差确定蓄电池的内阻R。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单片机控制开关管Q1、Q2、Q3、Q4、Q5和Q6的基极上的高低电平。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控模块为单片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控模块的型号为C8051F120。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总体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充放电功率电路图。
图3为本发明中的检测内阻电路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中控制模块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洪飞,未经李洪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362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