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体强度测试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15630.6 | 申请日: | 201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274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吴国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益高电动车辆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35 | 代理人: | 毛方方 |
地址: | 21500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体 强度 测试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安全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体强度测试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车体强度是衡量车辆强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车辆在被撞击或发生翻滚后,因车顶、车门等车体结构变形严重,进而引起对乘员空间侵入而造成对车内乘员的伤害,其致死率很高。自1970年起美国联邦法规(FMVSS 216)就对车顶静压强度提出了要求,国内也制定了相关要求以保证车内乘员的安全。其中旅游观光车主要用于旅游景区、大型休闲场地,车内乘员相对较多,因此其车体的结构强度测试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车体强度测试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检测待测试车辆车体结构强度的车体强度检测装置及方法。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体强度测试装置,用以检测待测试车辆的车体结构强度,所述车体强度测试装置包括承重架、连接于所述承重架下方的若干吊绳及与所述吊绳相连的若干已选取配重块,所述已选取配重块均匀排布且以一对一的方式连接于所述吊绳底端,所述强度测试装置可在升降装置的作用下沿高度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已选取配重块的底面与待测试车辆的车顶上表面相接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待测试车辆整备质量与其车顶面积的比值为M,所述待测试车辆对应要求的加载系数为α,所述已选取配重块的质量与其底面积的比值为N,且N等于M乘以α。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体强度测试装置具有多组N值不同的配重块,且每组中配重块的N值相同。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吊绳连接于对应配重块上侧的中心位置,其为柔性非弹性材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吊绳的悬挂长度与待测试车辆的车顶上表面对应位置处的高度成反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配重块的底面同时着力于所述待测试车辆的车顶上表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相连的两个已选取配重块之间具有位移间隙,且至少最外侧的已选取配重块与其内侧相邻的配重块之间连接有拉绳。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已选取配重块的底面与待测试车辆的车顶上表面相接触时,所述拉绳呈不受力状态。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体强度测试装置所采用的测试方法,所述测试方法包括:
获取待测试车辆的整备质量并测量待测试车辆的车顶面积;
根据所述整备质量与车顶面积的比值M及待测试车辆对应要求的加载系数α来选取合适的配重块,使所选取的配重块的质量与其底面积的比值N等于M乘以α;
将所选取的配重块均匀分布且通过吊绳分别固定连接于承重架的下侧;
根据车顶上表面的平滑程度设定吊绳的悬挂长度,其中吊绳的悬挂长度与待测试车辆的车顶上表面对应位置处的高度负相关;
至少将最外侧的所述配重块与其内侧相邻的配重块之间通过拉绳相连;
将待测试车辆停放至水平地面上;
利用升降装置将承重架吊置于待测试车辆的车顶上方,调整承重架的上下高度直至所选取的配重块降落于所述车顶上表面且所述吊绳呈不受力的状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吊绳为柔性、非弹性材质,且连接于所述配重块上侧的中心位置,通过调整吊绳的悬挂长度使得所述配重块的底面与待测试车辆的车顶上表面相接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车体强度测试装置可有效检测车体的结构强度、降低测试风险,保证测试的严谨性,使被测试车辆车顶上表面能同时处于受力状态且测试装置可以重复利用;同时也能保证测试人员和车辆的安全,并且为各种类型的车辆提供通用的测试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车体强度测试装置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至图3是图1所示车体强度测试装置另一视角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为本发明车体强度测试装置100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本发明车体强度测试装置100具有承重架1、与承重架1相连的若干吊绳2及与所述吊绳2相连的若干配重块3,所述配重块3的底面位于同一高度,以便能够同时与待测试车辆的车顶上表面相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益高电动车辆制造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益高电动车辆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156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体喷射装置
- 下一篇:新型消音可移动真空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