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车辆转弯的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15341.6 | 申请日: | 201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62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朴相俊;约瑟夫·D·张;田炳昱;赵太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W30/045 | 分类号: | B60W30/045;B60W10/06;B60W10/10;B60W10/2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张晶;赵爱玲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车辆 转弯 系统 方法 | ||
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控制车辆转弯的系统及方法。控制车辆转弯的方法可以包括:基于横向加速度确定是否满足转弯控制条件;当满足转弯控制条件时,检测加速器踏板的位移;基于加速器踏板的位移和预定值来计算运动指数;以及基于运动指数或横向加速度中的至少一个来设置动力系的操作模式和悬架系统的操作模式。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12月15日提交的申请号为10-2016-0171856的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权益,其整体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控制车辆转弯的系统,并且更特别地,涉及一种控制车辆转弯的系统及方法,其基于车辆的横向加速度来确定转弯状态并且基于横向加速度来控制悬架系统的操作模式。
背景技术
本部分中的说明仅提供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并且不会构成现有技术。
关于车辆的驾驶性能的客户满意度取决于车辆符合客户的倾向的精确程度。虽然客户的倾向性变化,但是车辆性能的特征通常在同一车辆类型中被设置为一种性能模式。因此,车辆的反应可能不符合客户的倾向。因此,客户经常抱怨车辆的驾驶性能。即,如果识别客户的驾驶倾向并且控制车辆的换挡以符合客户的倾向,则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
近来,汽车制造商已经对智能换挡开展研究。根据智能换挡,获知驾驶员的驾驶倾向,并且基于获知的驾驶员的驾驶倾向和实时检测的换挡变量,在温和模式(mild mode)和运动模式之间自动地选择适于当前状态的操作模式。
虽然主要通过加速器踏板来获知驾驶员的驾驶倾向,但是与直线行驶相比,驾驶员无法在转弯状态下用力按压加速器踏板。因此,在转弯状态下获知的驾驶员的驾驶倾向往往被误判为温和模式。为了抑制这种情况,使用转弯状态下的横向加速度来确定驾驶员操纵处理的粗略(rough)程度。通过该逻辑,即使驾驶员在转弯状态下稍微按压加速器踏板,如果驾驶员粗略地操纵处理以增加横向加速度,则驾驶倾向可以被确定为运动。
在传统技术中,如果确定驾驶员的驾驶倾向为运动,则动力系的操作模式和悬架系统的操作模式也被改变为运动模式。如果将悬架系统的操作模式被改变为运动模式,则可以提高车辆的转弯性能。然而,如果道路状况不好,则驾驶员直接感觉到道路状况的不好并且这可能导致驾驶员的任何不满。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控制车辆转弯的系统及方法,其优点在于,基于车辆的横向加速度来确定转弯状态并且根据横向加速度来控制悬架系统的操作模式。
本公开的一种形式提供一种控制车辆转弯的系统及方法,其进一步的优点在于,基于横向加速度和转弯状态下的行驶倾向来改变悬架系统的操作模式。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形式的一种控制车辆转弯的系统可以包括:动力系,其包括发动机和变速器;悬架系统,连接到从动力系接收动力的驱动轮;数据检测器,被配置成检测横向加速度和加速器踏板的位移;以及车辆控制器,被配置成基于横向加速度来确定是否满足转弯控制条件,当满足转弯控制条件时,使用加速器踏板的位移和预定值来计算运动指数(index),并且基于运动指数或横向加速度中的至少一个来设置动力系的操作模式和悬架系统的操作模式。
车辆控制器可以通过将加速器踏板的位移和预定值相加来计算修正的位移,并且基于修正的位移来计算运动指数。
车辆控制器可以基于横向加速度来设置预定的位移。
当运动指数大于参考指数时,车辆控制器可以将动力系的操作模式设置为运动模式,并且将悬架系统的操作模式设置为温和模式。
当横向加速度大于参考值并且运动指数大于参考指数时,车辆控制器可以将动力系的操作模式设置为运动模式,并且将悬架系统的操作模式设置为运动模式。
当在预定持续时间内横向加速度大于预定值的次数大于或等于预定次数时,车辆控制器可以确定转弯控制条件被满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153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身姿态安全预警系统
- 下一篇:车辆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