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裂褶菌XT-1及其栽培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09234.2 | 申请日: | 201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286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彭迪;熊毅;柏连阳;周小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P1/02;A01G18/00;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黄爽 |
地址: | 410125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裂褶菌 xt 及其 栽培 方法 应用 | ||
1.裂褶菌(
S1、三级菌种的制备:一级种为PDA试管菌种,二级种为马铃薯粒菌种,三级种为麦粒菌种,即栽培种;
S2、裂褶菌的栽培及出菇管理;
步骤S1中所述马铃薯粒菌种的制备方法为:
①马铃薯粒培养基的制作:将去泥沙、挖芽眼的马铃薯切成1.5cm×1.5cm×1cm大小的方粒,晒至半干或晒干复水至半干后分装至500mL体积的玻璃瓶内,每瓶装50-100粒,塞好棉塞于0.105MPa灭菌1小时备用;
②接种培养:将PDA试管菌种接入马铃薯粒培养基内,常温培养至菌丝体长满每个马铃薯粒,制成马铃薯粒菌种;
步骤S1中所述麦粒菌种的制备方法为:
①麦粒培养基的制作:先将干麦粒加水浸泡8-12小时,然后用沸水烫煮至无白心时迅速捞出、晾干,添加0.5%的轻质碳酸钙拌匀后,分装至广口菌种瓶内,封口或塞上棉塞,于0.105MPa灭菌1.5小时备用;
②接种培养:将马铃薯粒菌种接入麦粒培养基内,常温培养至菌丝体长满整个麦粒,制得麦粒菌种;
步骤S2具体为:
S21、装袋培养
将配制好的食用菌固体培养料进行灭菌后,待料温降至45-50℃时,将栽培种与培养料充分拌匀后,装入15cm×50cm或17cm×55cm规格的聚乙烯无菌袋内;菌棒烙口后摆放于地面或层架上培养,低温季节采用井字型垒叠保温培养;高温季节采用单层间隔培养,防止料温太高烧棒;培养条件为:最适温度25-28℃,最高温不超过32℃,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下;
S22、出菇管理
待裂褶菌菌丝体长满整个菌棒,控制温度在25-28℃,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上,光照100-300lux进行催蕾;在菇蕾尚未分化菌盖前,菌棒上要少喷水,避免划口处积水造成菇蕾发育受阻,减少出菇污染杂菌,主要是向空中喷雾状水增湿,喷水要少量多次,次数视天气及环境湿度而定;随着菇蕾逐渐长大,对菌棒的喷水量也要相应增加;当子实体菌盖平展时即可采收;采收前4小时停止喷水,至菌盖中的菌丝体回长出白色茸毛时采收;采收后停止2天向菌棒上喷水,生息养菌,随后的管理同前,催蕾、促长、采收;
步骤S21中所述食用菌固体培养料的制作方法为:按如下质量百分比称取各原料:碎木屑60%、玉米芯粉20%、麸皮10%、石灰1%、葡萄糖1%和水60%,于0.105MPa灭菌3小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PDA试管菌种的制备方法为:将裂褶菌XT-1的菌丝体接入PDA斜面培养基上,25℃培养进行配对融合,制成食用菌试管菌种;
所述PDA培养基的制作方法为:先将马铃薯洗净、去皮、挖去芽眼,取200克切丝后加水1100mL煮沸15分钟,纱布过滤,取滤1000mL,添加琼脂20g煮溶后,再加入葡萄糖20g,定容1000mL趁热分装于试管内,装量为试管长度的1/5,塞上棉塞,于0.105MPa灭菌30分钟后趁热摆成斜面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未经湖南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0923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种猪养殖设备
- 下一篇:一种基于电流法的机器人防碰撞方法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