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跷跷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07172.1 | 申请日: | 201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5224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徐金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金燕 |
主分类号: | A63G11/00 | 分类号: | A63G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跷跷板 | ||
1.一种跷跷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翘板(1)和支撑座(2),所述支撑座(2)一端与地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翘板(1)相铰接;所述翘板(1)分为翘板中部(5)和翘板两端(3),所述翘板中部(5)与支撑座(2)相铰接;所述翘板两端(3)均设置有空腔(31),两个所述空腔(31)内均设置有用于人坐的滑板(32),两块所述滑板(32)分别与翘板两端(3)滑动连接且两块滑板(32)部分延伸至翘板(1)外,翘板(1)一端空腔(31)内设置有能够带动同端滑板(32)运动的第一驱动组件(33),另一端空腔(31)内设置有能够带动同端滑板(32)运动的第二驱动组件(4),所述翘板中部(5)背离第一驱动组件(33)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驱动组件(33)耦接的第一接近开关(51),所述翘板中部(5)背离第二驱动组件(4)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二驱动组件(4)耦接的第二接近开关(52),所述翘板中部(5)还设置有能够使第一接近开关(51)和第二接近开关(52)闭合的感应块(53),所述感应块(53)与翘板中部(5)滑动连接;所述翘板中部(5)设置有能够使感应块(53)滑动的滑槽(531),感应块(53)根据重力作用在滑槽(531)内滑动,当感应块(53)与第一接近开关(51)相接近时,第一接近开关(51)闭合驱动第一驱动组件(33)带动第一滑板(32)向背离翘板中部(5)方向移动,当感应块(53)与第二接近开关(52)相接近时,第二接近开关(52)闭合驱动第二驱动组件(4)带动第二滑板(32)向背离翘板中部(5)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跷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31)内均设置有凹槽(37),所述滑板(32)朝向凹槽(37)的一侧设置有与凹槽(37)相适配的滑块(35),所述滑块(35)与滑板(32)固定连接,滑块(35)在凹槽(37)内滑动;所述滑板(32)朝向翘板中部(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弹簧(34),所述第一弹簧(34)一端与滑板(3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空腔(31)内壁固定连接;第一弹簧(34)提供滑板(32)在第一接近开关(51)或者第二接近开关(52)断开后回到初始位置的回复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跷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3)包括有第一电磁铁块(36),所述第二驱动组件(4)包括有第二电磁铁块(41),所述第一电磁铁块(36)、第二电磁铁块(41)均设置在同端凹槽(37)上且与同端凹槽(37)固定连接,所述滑块(35)上均涂有磁性涂料,第一接近开关(51)闭合,第一电磁铁块(36)吸引同端滑块(35)向背离翘板中部(5)方向移动;第二接近开关(52)闭合,第二电磁铁块(41)吸引同端滑块(35)向背离翘板中部(5)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跷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531)两侧内壁上设置有横槽(54),所述感应块(53)上设置有与横槽(54)相适配的限位块(55),限位块(55)在横槽(54)内滑动以限制滑块(35)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跷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32)背离翘板中部(5)的一侧均设置有扶手(321)和座椅(322),所述扶手(321)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增大摩擦力的摩擦条纹(32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跷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322)包括座板(324)和靠背(325),所述座板(324)和靠背(325)构成“L型”,所述座板(324)两侧均设置有防护板(326),所述防护板(326)一端为座板(32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靠背(325)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跷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32)朝向地面的一侧均设置有缓冲装置(6),所述缓冲装置(6)包括第一阻尼橡胶垫(61),所述第一阻尼橡胶垫(61)上设置有第二弹簧(62)和第二阻尼橡胶垫(63),所述第二弹簧(62)和第二阻尼橡胶垫(63)上设置有第三阻尼橡胶垫(64),所述第一阻尼橡胶垫(61)和第三阻尼橡胶垫(64)将第二阻尼橡胶垫(63)和第二弹簧(62)夹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跷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尼橡胶垫(63)为环状,所述第二弹簧(62)设置在第二阻尼橡胶垫(63)的中空部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金燕,未经徐金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0717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