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康熙釉里红色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釉里红瓷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87735.1 | 申请日: | 2017-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7280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其江;计颖;张茂林;吴军明;吴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景德镇陶瓷大学 |
主分类号: | C03C8/14 | 分类号: | C03C8/14;C04B41/89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333400***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康熙 釉里红 色料 制备 方法 及其 釉里红瓷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康熙釉里红色料的制备方法,首先按重量百分比称量组分原料:孔雀石12%~15%、石灰石46%~52%、高岭土10%~13%、石英15%~18%、硼砂5%~8%、氧化锡3%~4%,各组分百分比之和为100%;然后将组分原料通过湿法混合、干燥、煅烧、粉碎、湿法球磨、漂洗、干燥获得所述康熙釉里红色料,其中煅烧温度范围为:1280~1300℃。本发明所涉及的呈现康熙釉里红发色效果的釉里红色料配方,均采用工业纯化工原料,产品适应性广,在陶瓷坯体上绘画施釉并在还原气氛下烧成后,釉里红料呈色呈色鲜红,明净艳丽,清朗不浑,线条清晰,并达到了康熙釉里红瓷发色效果。此釉里红色料生产方法科学合理,易于实施,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康熙釉里红色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釉里红瓷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釉里红瓷是用含氧化铜的原料经加工处理煅烧后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在其上施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的。在高温烧成时,釉里红色料在釉中容易扩散从而使绘制的图案边界模糊,因此,釉里红色料不宜绘制细线条。在历代的釉里红瓷器中,唯有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配制的釉里红色料能够绘制细线条而不晕散,但现在已难以获取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配制釉里红色料的原有原料,并且制备工艺也已失传。
近年来,随着收藏热和复古风的盛行,对仿古瓷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仿制康熙时期釉里红瓷器,国内外的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从组分和加工方法上对釉里红进行了改进。如中国发明专利CN104496550A公开了一种釉里红色料,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氧化铜3.2~3.8份、锡晶料3.9~4.3份、海浮石3~6份、釉灰渣2.5~3份、方解石0.7~1.3份、硼砂0.2~1.2份、红丹粉2.3~4.6份,余量为东胜土。CN106698946A公开了一种釉里红釉面的制备工艺,在每一百质量组份的材料中包括:铜花0.42%,陈湾74.97%,锡晶料1.67%,海浮石1.19%,石木0.81%,一寒水石0.26%,釉灰渣14.28%,花浮石1.21%,陀星石0.40%;上釉时,先在坯胎上施一道青白釉,再用釉里红色料装饰花纹,然后再盖上一层青白釉,用还原焰烧成。CN104844154A公开了一种釉里红陶瓷,该陶瓷釉料重量份数如下,氧化亚铜30-50份,石英8-10份,石灰石6-10份,锂长石5-8份, 钠硼解石3-5份,碳化硅1-3份,氮化硅1-3份,三氧化二铁1-2份, 二氧化锡1-2份,硼酸锌1-2份,蒙脱石1-2份,硅酸锆1-2份, 羟甲基纤维素钠1-2份,腐植酸钠1-2份。现有这些改进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色料色泽均匀度和品质稳定性,使得陶瓷制品的艺术效果更加,但是还是未能解决釉里红晕散的问题,难以实现釉里红细线条的绘制。
本专利采用矿物原料以及化工原料研制出一种呈现康熙釉里红发色效果的色料,解决了目前市场上没有可以绘制细线条釉里红色料局面,因此,合成的这一釉里红色料具有很大的创新性和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康熙釉里红色料的制备方法,首先按重量百分比称量组分原料:孔雀石12%~15%、石灰石46%~52%、高岭土10%~13%、石英15%~18%、硼砂5%~8%、氧化锡3%~4%,各组分百分比之和为100%;然后将组分原料通过湿法混合、干燥、煅烧、粉碎、湿法球磨、漂洗、干燥获得所述康熙釉里红色料,其中煅烧温度范围为:1280~1300℃。
进一步地,所述湿法混合工艺为:将色料配方的组分原料混合后,以料:球:水比例为1:2:0.8~1.0装入球磨设备内球磨2小时。
进一步地,所述煅烧的工艺方法为:用2~3小时慢火升温,使所述组分原料达到450~500℃;然后用4~4.5小时将组分原料的温度升至1280~1300℃,并保温1~1.5小时,最后自然冷却至室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景德镇陶瓷大学,未经景德镇陶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877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海水过滤器的筒状过滤网结构
- 下一篇:一种农业用水过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