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装置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79450.3 | 申请日: | 201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681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洪政暐;杜隆琦;张瑞夫;曾春铭;陈韵筑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世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20 | 分类号: | H01L33/20;H01L33/46;H01L33/5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徐伟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南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装置 及其 制作方法 | ||
一种发光装置,包括:至少一发光单元、波长转换胶层以及反射保护件。发光单元具有彼此相对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发光单元包括二电极垫,且二电极垫位于下表面。波长转换胶层设置于上表面。波长转换胶层包括低浓度荧光胶层以及高浓度荧光胶层。高浓度荧光胶层位于低浓度荧光胶层与发光单元之间。反射保护件包覆发光单元以及部分波长转换胶层,且至少暴露出发光单元的二电极垫及低浓度荧光胶层。高浓度荧光胶层的宽度为WH。低浓度荧光胶层的宽度为WL。发光单元的宽度为WE。发光装置更满足以下的不等式。WEWL,WHWL以及0.8WH/WE≦1.2。另,一种发光装置的制作方法亦被提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发光装置及其制作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以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的发光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于一般白光发光二极管结构中,蓝光发光二极管芯片上会覆盖一层黄光荧光粉。白光发光二极管结构发出白光的机制为透过蓝光发光二极管芯片发出蓝光,部分蓝光通过于其上的黄光荧光粉后而转换成黄光,而黄光与其他部分的蓝光进而结合以达到发出白光的效果。由于蓝光发光二极管芯片所发出的蓝光具有高程度的指向性,使得大角度偏离光轴的蓝光较弱,而较靠近光轴的蓝光较强。因此,当不同强度的蓝光照射到荧光粉时,较靠近光轴处对应发出的白光的色温较高(即蓝光比例高),较远离光轴处对应发出白光的色温较低(即蓝光比例低)。上述的现象亦被称为黄圈现象,而此现象造成白光发光二极管结构的出光色温不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其发出的光色温均匀。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其制造出的发光装置发出的光色温均匀。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包括至少一发光单元、波长转换胶层以及反射保护件。发光单元具有彼此相对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发光单元包括二电极垫,且二电极垫位于发光单元的下表面。波长转换胶层设置于发光单元的上表面。波长转换胶层包括低浓度荧光胶层以及高浓度荧光胶层,且高浓度荧光胶层位于低浓度荧光胶层与发光单元之间。反射保护件包覆发光单元以及部分波长转换胶层,且至少暴露出发光单元的二电极垫及低浓度荧光胶层。高浓度荧光胶层的宽度为WH。低浓度荧光胶层的宽度为WL。发光单元的宽度为WE。发光装置更满足以下的不等式:WEWL,WHWL以及0.8WH/WE≦1.2。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波长转换胶层更包括第一平台部与多个第二平台部。第一平台部包括高浓度荧光胶层以及低浓度荧光胶层的第一部分,且各第二平台部包括低浓度荧光胶层的第二部分,且低浓度荧光胶层的第一部分与低浓度荧光胶层的第二部分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反射保护件具有凹面,凹面往波长转换胶层的方向凹陷。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发光装置更包括透光胶层。发光单元更包括连接于上表面与下表面的侧表面。透光胶层设置于低浓度荧光胶层上且延伸至发光单元的侧表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反射保护件包覆波长转换胶层而暴露出波长转换胶层的部分侧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反射保护件具有反射面,反射面与发光单元接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反射面的第一侧与发光单元接触,而反射面的第二侧朝向波长转换胶层且往远离发光单元的方向延伸。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反射面为曲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世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世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794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红黄光发光二极管芯片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