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道路并行横断面设计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79292.1 | 申请日: | 201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88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发明(设计)人: | 刘利民;刘东升;董继恩;卢昶;何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陈家安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道路 并行 横断面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道路并行横断面设计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①、选择需要进行并行设计的主设计线(1)和次设计线(2);②、设置所述的主设计线(1)和次设计线(2)需要并行的段落;③、根据所述的主设计线(1)和次设计线(2)的线位关系计算,将所述的主设计线(1)进行分段处理,并获取每个子段落主线(1.1)和相对应的子段落次线(2.1);它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横断面边坡、边沟也难以用二维的图形精确表达的缺点,具有提高并行设计的准确性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道路横断面设计领域,更加具体地是一种道路并行横断面设计的方法。
背景技术
公路设计中,由于受地形、地质条件限制或隧道设置要求等原因,经常出现两条距离较近的拟建公路,如分离式路基的左右半幅、互通立交的匝道与主线。拟建公路的横断面经常相互干扰,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二者之间的边坡、边沟以及排水进行设计。
由于两条拟建公路之间水平距离和垂直高差的不规则性,使得两条公路之间的边坡、边沟实际上是一个空间的三维曲面实体,难以用统一的数学模型来进行精确表达。因此,二者之间的横断面边坡、边沟也难以用二维的图形精确表达。
目前常见做法是把其中一条设计线作为主设计线,另一条设计线作为次设计线。横断面线(即垂线),该横断面线与另一条设计线相交得到的断面为另一条设计线的横断面。
目前常规的方法为:是先确定并行设计段落,然后在主设计线和次设计线之间绘制一条多段线,根据这条多段线分别求对应主设计线的桩号和次设计线的桩号。由于绘制的多段线没有规律性,导致多段线绘制的偏差会直接影响计算得到的主设计线和次设计线的桩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出一种道路并行横断面设计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措施来实施:一种道路并行横断面设计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①、选择需要进行并行设计的主设计线和次设计线;
②、设置所述的主设计线和次设计线需要并行的段落;
③、根据所述的主设计线和次设计线的线位关系计算,将所述的主设计线进行分段处理,并获取每个子段落主线和相对应的子段落次线;
④、依次对步骤③中所述的子段落主线和相对应的所述的子段落次线逐个进行并行设计;
⑤、获取所述的子段落主线靠近子段落次线一侧的边沟和边坡组件;通过所述的子段落主线的断面中心上已有的桩点号计算对应的子段落次线上的桩号,并同时获取在所述的子段落次线靠近子段落主线一侧的边沟和边坡组件;
⑥、利用所述的子段落主线和子段落次线的桩点号在步骤⑤中的断面处偏置线求交点,根据交点判断是否并行和并行的方法;
a:计算主设计线和次设计线相邻一侧路幅边缘的偏置线,若两偏置线存在一个交点,则需要进行并行设计;
b:分别计算主设计线和次设计线相邻一侧的边坡的坡顶和坡底的偏置线,求两个偏置线是否存在交点,若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交点,则说明交点范围内的横断面桩点号较近,需要进行并行设计;
c:若选择均按填方刷坡或者均按挖方刷坡时,当设计中出现主设计线和次设计线相邻侧的边缘之间的间距小于至少一个边沟和两个边坡所需的最小宽度,则设计方法自动改为由高向低刷坡;
⑦、求交计算、在所述的主设计线中桩号A上一侧对应的路幅、边沟和边坡组件投影到平面形成一条与所述的主设计线垂直的直线L1,同时在所述次设计线得到的桩号X对应的路幅、边沟和边坡组件投影到平面形成一条与次设计线垂直的直线L2;L1与L2形成的交点X,若X在主设计线和次设计线路基边缘范围内,则是有效交点P,可以根据此交点P计算次设计线上准确的并行桩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792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