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辅酶Q10鱼油纳米乳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77096.0 | 申请日: | 201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687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高山;李平;陈静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宏;浙江九旭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33/10 | 分类号: | A23L33/10;A23L33/115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姚自奇 |
地址: | 32101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辅酶 q10 鱼油 纳米 乳液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辅酶Q10鱼油纳米乳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采用纳米科学技术,将鱼油与辅酶Q10制成水包油型纳米级乳粒,鱼油和辅酶Q10纳米乳粒可直接被口腔,鼻腔、小肠等粘膜直接吸收,从而大幅度提高人体对鱼油和辅酶Q10的吸收,尤其是对代谢功能有所衰退的中老年人则效果更为明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辅酶Q10鱼油纳米乳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食品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鱼油含有人体必需的ω-3脂肪酸——EPA和DHA。EPA——畅通血管:有助于保持血管畅通,预防血栓产生,阻止中风或心肌梗塞的发生;清除血液中堆积的脂肪,预防动脉硬化及阻止末梢血管阻塞的发生。DHA——健脑益智:是大脑细胞形成、发育及运作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可以促进、协调神经回路的传导作用,以维持脑部细胞的正常运作。用脑过度的学生及上班族适当补充DHA可以增强记忆力、集中注意力与提高理解能力,而老年人补充DHA则有助于活跃思维,预防老年痴呆症。改善情绪:大量临床实验证明,与不爱吃鱼的人相比,爱吃鱼者面对困难与压力表现得更为积极乐观,这是因为鱼中含有的EPA与DHA还有改善情绪的作用。
补充辅酶Q10有助于:(1)保护心脏:辅酶Q-10有助于为心肌提供充足氧气,预防突发性心脏病,尤其在心肌缺氧过程中辅酶Q10发挥关键作用。(2)促进能量转化,提升精力:辅酶Q-10帮助把食物转化为细胞生存必需的能量(如ATP),使细胞保持最佳状态,使人感觉精力更充沛;(3)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辅酶Q-10是细胞自身产生的天然抗氧化剂,可阻止自由基的形成,有助于维护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及延缓衰老。
在现有的食品技术中,鱼油或辅酶Q10常用的上市剂型全部是软胶囊。由于鱼油DHA的分子结构中含有六个不饱和双键,因此对氧气,光及热都是极为敏感的,容易发生氧化,DHA氧化首先就是造成含量降低,使其功效受到影响,其次,氧化产物有害健康,摄入体内会引起脂质过氧化,诱发各种生理异常从而引发疾病。而辅酶Q10是一种脂溶性抗氧化剂。见光易分解。为了控制DHA的氧化,提高其稳定性,使其方便的应用于一般食品及保健食品中去,目前采取的措施主要是使用抗氧化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市场上销售的辅酶Q10鱼油软胶囊剂型的不足,提供一种水包油型微乳饮品及其制备方法,可以同时提供人体两种有益的补充剂。其乳化剂用量较小,采用食品级乳化剂,食用安全,制备方法简单,乳粒分散均匀,粒径达到纳米级,稳定性较好,吸收好。水包油型微乳能够较好的掩盖鱼油特有的气味,并且很好的保护鱼油和辅酶Q10免受环境中不良因素影响,从而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氧化产物,较小的乳粒可以提高生物利用度。尤其是对代谢功能有所衰退的中老年人则效果更为明显。
依据本发明技术方案,采用纳米科学技术,将鱼油与辅酶Q10制成水包油型纳米级乳粒,鱼油和辅酶Q10纳米乳粒可直接被口腔,鼻腔、小肠等粘膜直接吸收,从而大幅度提高人体对鱼油和辅酶Q10的吸收,尤其是对代谢功能有所衰退的中老年人则效果更为明显。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辅酶Q10鱼油纳米乳液,其pH为6.0-8.0,以重量体积浓度计含有以下组分:
辅酶Q10 0.02%-25%,
鱼油0%-20%,
乳化剂0.5%-5%,
植物油0-20%,
矫味剂0-10%,
抗氧剂0-0.5%,
防腐剂0-0.5%,
pH调节剂适量,
纯化水适量;
其中,是将鱼油与辅酶Q10制成水包油型纳米级乳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宏;浙江九旭药业有限公司,未经李宏;浙江九旭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770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美容功效的鱼皮干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新型计算机主机连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