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学影像匹配融合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76330.8 | 申请日: | 201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890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孙品;刘广伟;卢云;张卓立;于綦悦;张宪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34/10 | 分类号: | A61B34/10;A61B34/20;G16H50/50;G16H30/20;G06T7/33;G06T7/38;G06T7/40 |
代理公司: | 青岛易维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10 | 代理人: | 于正友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学影像 匹配 融合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医学影像匹配融合方法,包括模拟过程和匹配过程,其中,模拟过程在术前进行,进行超声影像采集与存储;正式手术中,通过超声扫描进行图像引导手术导航,超声扫描获得实时超声影像,到达病灶区域后,启动匹配过程。本发明的医学影像匹配融合方法,实现了图像引导手术过程中超声影像与Dicom图像的匹配融合,手术操作过程中,当到达病灶位置时,显示器上呈现彼此对应的超声影像与Dicom图像,而且Dicom图像的成像角度根据医生的操作进行实时调整,方便医生得到直观的、彼此对应的超声影像与Dicom图像,提高手术的精确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成像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医学影像匹配融合方法。
背景技术
超声成像是利用超声声束扫描人体,通过对反射信号的接收、处理,以获得体内器官的图像。近年来,超声成像技术不断发展,如灰阶显示和彩色显示、实时成像、超声全息摄影、穿透式超声成像、超声计并机断层圾影、三维成像、体腔内超声成像等。一直以来,超声成像以其实时性、可重复性、可移动性著称,尤其是实时性,超声医生利用实时成像将超声运用在各个领域,例如实时引导穿刺、实时超声造影成像、实时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实时弹性成像等等。
CT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是利用精确准直的X线束、γ射线、超声波等,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一同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作一个接一个的断面扫描,具有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等特点,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查;根据所采用的射线不同可分为:X射线CT(X-CT)、超声CT(UCT)以及γ射线CT(γ-CT)等。
MR(磁共振成像)通过对静磁场中的人体施加某种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使人体中的氢质子受到激励而发生磁共振现象;停止脉冲后,质子在弛豫过程中产生MR信号,通过对MR信号的接收、空间编码和图像重建等处理过程,即产生MR信号。磁共振成像也是一种发射断层成像,利用磁共振现象从人体中获得电磁信号,并重建出人体信息。
PET是一种反映分子代谢的显像,可在活体上显示生物分子代谢、受体及神经介质活动的新型影像技术,现已广泛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病情判断、疗效评价、脏器功能研究和新药开发等方面,当疾病早期处于分子水平变化阶段,病变区的形态结构尚未呈现异常,MR、CT检查还不能明确诊断时,PET检查即可发现病灶所在,并可获得三维影像。
CT/MR/PET成像都属于Dicom图像格式,广泛运用于临床,以其良好得分辨率和与临床医生良好得沟通性被接受,但是Dicom图像格式无法实现实时性,更没有移动性。
目前,图像引导手术需要超声二维影像来对手术器械进行实时定位,但是对于病灶的识别还需要通过Dicom图像,因为Dicom图像是三维的,成像分辨率更高、视野更宽,病灶识别更清楚,因此,目前的图像引导手术还是需要医生通过超声影像作为引导,术中参考术前获得的Dicom图像进行病灶判断与处理,手术时间很大一部分用在了影像比对上,反复的影像比对对医生操作的准确性造成了影响。
如何提供一种将超声影像与Dicom图像进行融合的方法,是目前医学成像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医学影像匹配融合方法,实现了图像引导手术过程中超声影像与Dicom图像的匹配融合,方便医生得到直观的、彼此对应的超声影像与Dicom图像,提高手术的精确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医学影像匹配融合方法,包括模拟过程和匹配过程;
其中,模拟过程在术前进行,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1),术前对患者进行超声扫描,通过超声扫描进行图像引导手术导航模拟,到达病灶区域后进行超声影像采集与存储;
步骤(a2),对采集的超声影像进行分解,根据手术进程,分为多个超声影像段,每个超声影像段对应一组Dicom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未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763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缓冲电路、面板模块及显示驱动方法
- 下一篇:一种聚氨酯浸胶手套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