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再生块体混凝土预制叠合板及其制作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975373.4 | 申请日: | 2017-10-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22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 发明(设计)人: | 吴波;简思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4B5/04 | 分类号: | E04B5/04;B28B23/02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再生 块体 混凝土 预制 叠合 及其 制作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再生块体混凝土预制叠合板及其制作工艺,该预制叠合板由新混凝土、废旧混凝土块体和板底钢筋网组成。所述废旧混凝土块体可凸出新混凝土表面,但凸出高度不大于25 mm,该凸出高度通过组合模具予以限制;所述组合模具包括浇筑模具和限高盖板,浇筑模具的侧模预留有钢筋定位口,并在四个角部利用螺杆、限位螺帽和不同厚度的垫片对限高盖板进行定位。本发明一方面允许废旧混凝土块体凸出新混凝土表面,并利用组合模具对凸出高度予以限制,使其不影响现场施工时板面钢筋的绑扎,解决了废旧混凝土块体因尺寸较大无法在预制叠合板中使用的问题;另一方面凸出的废旧混凝土块体能增加预制叠合板表面的粗糙度,提高与后浇混凝土的整体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旧混凝土循环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再生块体混凝土预制叠合板及其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建筑工业化是当代建筑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相比,具有工厂化生产、现场湿作业少、施工速度快、节约能源等优点。混凝土预制叠合板作为一种具有优秀整体性的装配整体式构件,在装配式建筑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由于天然砂石的开采破坏环境且储量日渐减少,废旧混凝土作为一种宝贵的“特殊资源”,其循环再生利用已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与再生骨料相比,采用尺度更大的废旧混凝土块体能大大简化废旧混凝土的循环利用过程,同时废旧混凝土块体作为混凝土而非骨料使用,还能显著降低水泥用量,环保效益更为明显。但由于废旧混凝土块体尺寸较大,在传统的混凝土预制叠合板中无法使用,这一问题亟待解决。而本发明中的允许废旧混凝土块体凸出新混凝土表面,同时利用凸出的废旧混凝土块体增加预制叠合板表面的粗糙度,不失为解决该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因废旧混凝土块体尺寸较大而无法在混凝土预制叠合板中循环利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一方面允许废旧混凝土块体凸出新混凝土表面一定高度,并利用组合模具对该高度予以限制,使凸出的废旧混凝土块体不影响现场施工时板面钢筋的绑扎,从而解决由于废旧混凝土块体尺寸较大无法在混凝土预制叠合板中循环利用的问题;另一方面,凸出的废旧混凝土块体能显著增加预制叠合板表面的粗糙程度,从而提高预制叠
合板与后浇混凝土层的整体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再生块体混凝土预制叠合板的制作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至少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之一实现。
一种再生块体混凝土预制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新混凝土、废旧混凝土块体和板底钢筋网,所述废旧混凝土块体与新混凝土混合浇筑,浇筑完成后废旧混凝土块体之间的空隙由新混凝土填充,且废旧混凝土块体凸出新混凝土表面部分的水平投影面积与新混凝土表面面积之比不小于1:3,凸出高度不大于25 mm,该凸出高度通过组合模具予以限制;所述组合模具包括浇筑模具和限高盖板,浇筑模具的侧模预留有钢筋定位口,在浇筑模具的四个角部利用螺杆、限位螺帽和不同厚度的垫片对限高盖板的竖向位置进行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的废旧混凝土块体为旧有建筑物、道路、桥梁或堤坝拆除并去除保护层和全部或部分钢筋之后的废旧混凝土经破碎后形成的块状物。
进一步地,所述的新混凝土为抗压强度不小于25 MPa的天然骨料混凝土或再生骨料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新混凝土的厚度不小于60 mm。
进一步地,所述的废旧混凝土块体的特征尺寸为60~100 mm,且废旧混凝土块体与新混凝土的质量比为1:3~1:1。
进一步地,所述的板底钢筋网由互相垂直的双向钢筋绑扎而成,双向钢筋伸出板边的长度应满足搭接锚固要求。
一种如所述再生块体混凝土预制叠合板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浇筑模具的侧模上预留的钢筋定位口插入钢筋,并绑扎形成板底钢筋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753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装配式钢结构纵向组合肋楼板
- 下一篇:一种双曲面网状空腔体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