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再生块体混凝土预制叠合板及其制作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975373.4 | 申请日: | 2017-10-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22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 发明(设计)人: | 吴波;简思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4B5/04 | 分类号: | E04B5/04;B28B23/02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再生 块体 混凝土 预制 叠合 及其 制作 工艺 | ||
1.一种再生块体混凝土预制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新混凝土(1)、废旧混凝土块体(2)和板底钢筋网(3),所述废旧混凝土块体(2)与新混凝土(1)混合浇筑,浇筑完成后废旧混凝土块体(2)之间的空隙由新混凝土(1)填充,且废旧混凝土块体(2)凸出新混凝土(1)表面部分的水平投影面积与新混凝土(1)表面面积之比不小于1:3,凸出高度不大于25 mm,该凸出高度通过组合模具予以限制;所述组合模具包括浇筑模具(4)和限高盖板(5),浇筑模具(4)的侧模(6)预留有钢筋定位口,在浇筑模具(4)的四个角部利用螺杆(7)、限位螺帽(8)和不同厚度的垫片(9)对限高盖板(5)的竖向位置进行定位;所述废旧混凝土块体的特征尺寸为60~100 mm,且废旧混凝土块体与新混凝土的质量比为1:3~1:1;所述新混凝土为抗压强度不小于25 MPa的天然骨料混凝土或再生骨料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新混凝土的厚度不小于60 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块体混凝土预制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旧混凝土块体为旧有建筑物、道路、桥梁或堤坝拆除并去除保护层和全部或部分钢筋之后的废旧混凝土经破碎后形成的块状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块体混凝土预制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底钢筋网由互相垂直的双向钢筋绑扎而成,双向钢筋伸出板边的长度应满足搭接锚固要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块体混凝土预制叠合板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浇筑模具的侧模上预留的钢筋定位口插入钢筋,并绑扎形成板底钢筋网;
(2)将提前充分湿润的废旧混凝土块体投入浇筑模具的侧模所围成的空
腔内,并拨动废旧混凝土块体使其在该空腔内均匀分布;
(3)向浇筑模具的侧模所围成的空腔内浇入足量新混凝土,然后从上往下将限高盖板穿过螺杆搁放在垫片上,并拧紧限位螺帽,以避免振捣过程中废旧混凝土块体凸出新混凝土表面的高度超过限值;
(4)利用振动台对再生块体混凝土预制叠合板进行充分振捣,随后进行蒸汽养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7537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装配式钢结构纵向组合肋楼板
- 下一篇:一种双曲面网状空腔体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