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估算剩余续驶里程的方法、装置、设备及纯电动汽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972520.2 | 申请日: | 2017-10-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33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 发明(设计)人: | 徐清阳;鲁倩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L3/12 | 分类号: | B60L3/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04 | 代理人: | 魏晓波 |
| 地址: | 100102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估算 剩余 里程 方法 装置 设备 电动汽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估算剩余续驶里程的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纯电动汽车在第一预设距离内的平均电耗的测量值;判断所述纯电动汽车当前工况;若所述纯电动汽车当前工况为驱动行驶,利用卡尔曼滤波优化所述平均电耗的测量值,以便得到所述第一预设距离内的平均电耗的最优估算值;利用所述平均电耗的最优估算值及所述纯电动汽车的剩余电量,估算所述纯电动汽车的剩余续驶里程。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抑制剩余续驶里程估算值的大幅度波动。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纯电动汽车,包括上述估算剩余续驶里程的设备,可较为快速、准确地估算剩余续驶里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估算剩余续驶里程的方法、装置、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设备以及一种纯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纯电动汽车是以电池为动力源的运输工具,电动汽车的发展可以有效节约资源仪,减少环境污染。纯电动汽车的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根据纯电动汽车仪表显示的剩余续驶里程,判断纯电动汽车的行驶能力。纯电动汽车整车的行驶工况复杂、行驶环境多变以及不同驾驶员的驾驶习惯不同等多方面因素对剩余续驶里程估计的准确性造成很大的影响。剩余续驶里程估计过高可能会误导驾驶员对是否需要在行驶过程中寻找充电桩充电产生错误判断;剩余续驶里程估计过于精确,剩余续驶里程可能会因为每一时刻油门变化、道理阻力、坡度等一系列因素的变化而产生过快、过大幅度的跳动,增加驾驶员紧迫感,大大降低了剩余续驶里程的可信度。所以合理的剩余续驶里程估计应该是小幅度递减,高SOC(State of charge电池荷电状态)时可适当过高估计,低SOC时应该保守估计。
现有技术中,采用工况法或电量积分法对纯电动汽车整车的平均电耗进行估算。电量积分法指对电动汽车一段行驶里程消耗电量进行积分,得到该里程内消耗的电量,用里程与里程内消耗的电量的比值表示平均电耗。平均电耗代表一个产品生命周期内的电耗水平,由于电动汽车行驶工况复杂,对于不同的驾驶环境和驾驶员,平均电耗有一定的上下浮动偏差,该偏差在±10~20%左右,如果平均电耗的计算值出现过大的跳动,例如:上一个周期计算得到平均电耗为6km/kWh,而当前周期由于驾驶员所需的动力较多,导致计算出的平均电耗变为5km/kWh,那么对于平均电耗更新时刻剩余电量10kWh的电动汽车而言,就会出现剩余续驶里程从60km跳变到50km,大大增加了驾驶员的紧迫感。
现有技术中选用电量积分算法是以过去一段时间或里程内的电耗水平估计剩余电池电量下的行驶能力,计算时使用里程越长,积分的电量就越多,最后得到的平均电耗就越接近整车行驶的平均电耗,但平均电耗计算值收敛的也越慢,在达到该里程前估计的平均电耗波动也越大,导致初始行驶时的剩余续驶里程波动剧烈且很不准确。因此,在求出平均电耗后,对估算到的平均电耗进行限制处理,以便剩余续驶里程显示值的大幅度跳动,现有技术中使用瞬时优化策略,但是平均电耗的计算值不能估计整体的平均电耗,现有技术中平均电耗的计算值波动大,进而估算得到的剩余续驶里程可信度低。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如何抑制剩余续驶里程估算值的大幅度波动是目前有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估算剩余续驶里程的方法、装置、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设备,已解决现有技术中剩余续驶里程估算值幅度波动大的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纯电动汽车,利用所述估算剩余续驶里程的设备快速、较为准确地估算剩余续驶里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估算剩余续驶里程的方法,包括:计算纯电动汽车在第一预设距离内的平均电耗的测量值;判断所述纯电动汽车当前工况;若所述纯电动汽车当前工况为驱动行驶,利用卡尔曼滤波优化所述平均电耗的测量值,以便得到所述第一预设距离内的平均电耗的最优估算值;利用所述平均电耗的最优估算值及所述纯电动汽车的剩余电量,估算所述纯电动汽车的剩余续驶里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未经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725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