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高温长寿命发动机冷却液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70251.6 | 申请日: | 2017-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664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耿立波;杨兵;杜雪岭;刘红;张凯蛟;樊秀菊;丁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5/20 | 分类号: | C09K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陈征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寿命 发动机 冷却液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冷却液组合物,其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防冻剂1000份,十一烷二酸5‑15份,葡糖酸1‑5份,2‑乙基己酸2‑4份,2,3‑二羟基苯甲酸3‑10份,2‑氨基‑6‑硝基苯并噻唑0.5‑2份,甲基苯并三氮唑1‑5份,乙酰水杨酸2‑5份,苯甲酸钠3‑6份,消泡剂0.1‑0.9份,去离子水20‑2000份,pH调节剂适量。本发明具有抗高温、多金属防腐能力和长寿命、环境友好等特点,满足ASTM D3306的技术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液,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具有防冻、防腐蚀、冷却等功能的液体,且还抗高温、长寿命等特点,属于化工领域。
背景技术
发动机冷却液具有防冻、防沸、防腐蚀以及传热的作用,应用于机动车发动机冷却液系统中最大效能起到保护的作用。发动机的热管理成为发动机技术发展的重要方面。在内燃机公交用发动机上,为了有效利用发动机冷却液的余热为冬季车厢提供暖气,往往使用尾气的余热加热发动机冷却液,然后再泵送到公交车厢内的散热器上,从而使发动机废气的余热充分利用。当冬季车厢需要供暖时,废气的余热通过发动机冷却液进入到车厢内。当不需要供暖时,关闭阀门,此时发动机冷却液被封闭在散热器的封闭系统中,与冷却内燃机的冷却液分成两部分,其中被封闭的部分接触到排气管的位置温度高达400℃,并且冷却液为静止状态,此时发动机冷却液就遇到了更大的高温挑战:接触高温时间长(达9个月)、高温防腐要求高。必须采用更为抗高温的技术保持发动机冷却液的防腐及耐高温腐蚀性能以及合理的使用寿命。
CN1705729A涉及一种冷却内燃机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至少140℃温度下操作的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中循环有效量的发动机冷却剂,所述冷却剂包含液体醇防冻剂、C5-C16羧酸或其盐,抑制在高温下应用的液体醇基防冻剂的氧化。但是在公交车热管理供热系统中苛刻的条件下仍旧会导致发动机冷却液的黑化现象,不能满足带有废气加热供暖系统的技术要求。
CN104962245A公开了一种抗高温降解型长寿命燃气发动机冷却液,该冷却液组合物由2,3-二羟基苯甲酸和乙酰水杨酸的混合物作为热稳定性改进添加剂,与硝酸钠、钼酸钠、己二酸、苯甲酸、甲基硅油、染料、甘醇类冷却剂、水、pH调节剂组成。该发明虽然具有一定的抗衰退性能,但是仍旧避免不了静置高温发动机冷却液的黑化现象及性能衰退现象。
综上所述,目前还未见一种技术既能够满足内燃机发动机冷却液的要求,又能满足废气加热车厢供暖系统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发动机冷却液,其具有抗高温、防护金属、长寿命的特点,不仅满足发动机冷却液系统的使用要求,还能满足废气加热车厢供暖系统的高温要求,尤其是长期接触高温废气的静置条件下的抗氧化要求。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动机冷却液,按重量份,包括如下组分:防冻剂1000份,十一烷二酸5-15份,葡糖酸1-5份,2-乙基己酸2-4份,2,3-二羟基苯甲酸3-10份,2-氨基-6-硝基苯并噻唑0.5-2份,甲基苯并三氮唑1-5份,乙酰水杨酸2-5份,苯甲酸钠3-6份,消泡剂0.1-0.9份,去离子水20-2000份,pH调节剂适量;
所述适量以调节所述发动机冷却液组合物的pH为7.5~9.0为宜。
所述防冻剂可选自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防冻剂,本发明优选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优选所述防冻剂为乙二醇;或者由乙二醇和丙三醇组成,其中乙二醇大于85%,丙三醇为小于15%;或者由质量分数50%乙二醇和质量分数50%丙二醇组成。
所述消泡剂可选自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用消泡剂,本发明优选选自BASFPE62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702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