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下穿隧道的移动式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67180.4 | 申请日: | 2017-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538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张鸿;翟世鸿;杨秀礼;王建平;孟奎;程茂林;蒋道东;吴中正;徐杰;华晓涛;夏昊;刘修成;朱明清;刘维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 |
地址: | 43004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移动式 支护 结构 | ||
1.一种下穿隧道的移动式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护顶推板(1),所述支护顶推板(1)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块与其垂直的支护侧板(2);所述支护侧板(2)的前端沿竖直方向设有可左右摆动的第一导向板装置(5),所述支护顶推板(1)的底部沿水平方向设有可上下摆动的第二导向板装置(6),所述支护顶推板(1)上设有用于驱动支护结构移动的支护驱动装置;
所述支护侧板(2)的顶部设有可沿支护侧板(2)的高度方向上下移动的升降挡土装置(4);
所述升降挡土装置(4)包括竖直设置于支护侧板(2)顶部的丝杆升降机(4.1)和与丝杆升降机(4.1)的丝杆(4.2)平行的挡土板(4.3),所述挡土板(4.3)通过固定装置与丝杆升降机(4.1)的丝杆(4.2)固定连接;
所述支护侧板(2)的顶部沿竖直方向开有与挡土板(4.3)配合的升降导向槽(10),所述挡土板(4.3)的底部位于升降导向槽(10)内;所述丝杆升降机(4.1)的最大顶升行程小于挡土板(4.3)位于升降导向槽(10)内的最大深度;
所述第一导向板装置(5)包括支撑在支护侧板(2)前端的第一导向驱动轴(5.2),与第一导向驱动轴(5.2)连接的第一旋转驱动传动装置,第一导向板(5.1)与所述第一导向驱动轴(5.2)连接;
所述第一导向板(5.1)为前端窄后端宽的楔形板,所述支护侧板(2)的前端面由上至下设有多个第一导向板(5.1),每块第一导向板(5.1)连接有一个第一旋转驱动传动装置;
所述第二导向板装置(6)包括支撑在支护顶推板(1)下端的第二导向驱动轴(6.2),与第二导向驱动轴(6.2)连接的第二旋转驱动传动装置,第二导向板(6.1)与所述第二导向驱动轴(6.2)连接;
所述第二导向板(6.1)为前端窄后端宽的楔形板,所述支护顶推板(1)的前端面底部从左至右设有多个第二导向板(6.1),每块第二导向板(6.1)连接有一个第二旋转驱动传动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穿隧道的移动式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侧板(2)的顶部沿其长度方向、从前至后均匀间隔设有多个丝杆升降机(4.1),每台丝杆升降机(4.1)的丝杆(4.2)均固定连接有一块挡土板(4.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穿隧道的移动式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于挡土板(4.3)顶部的耳板(7)和固定于丝杆(4.2)顶部的抱箍(8),所述耳板(7)的耳孔的轴线与支护侧板(2)平行,所述耳板(7)位于抱箍(8)的两个半抱箍的一侧的安装耳之间,所述耳板(7)通过插销(9)与两个半抱箍的一侧的安装耳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6718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石基埋入式地锚
- 下一篇:预埋电缆埋管的滑模施工混凝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