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机动车内部的压力释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67115.1 | 申请日: | 2017-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042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刘开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开月 |
主分类号: | F16K17/02 | 分类号: | F16K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200065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机动车 内部 压力 释放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机动车内部的压力释放装置,其包括横向支撑筋(16)、主体外围框架(17)、阀片(06)、阀片支撑片(13)、密封圈(04)与挡水檐(01)构成的压力释放装置主体部分和挡水条,所述挡水条通过挡水条根部铰链结构(22)连接横向支撑筋(16),且所述挡水条上设置有卡扣,以便通过所述卡扣将横向支撑筋(16)与阀片连接在一起,本发明在挡水条上集成倒钩型卡扣,集成型挡水条可以实现一次成型,并可通过直接按压实现自锁或简易焊接的方式轻松固定阀片。安装完成后的产品,相对于现有技术,可以完全避免水流冲入阀片背部而破坏装置的密封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内部的压力释放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机动车辆内部空气压力的释放,并能隔绝噪音以及组织机动车辆外部的灰尘和泥水的装置,属于机动车零部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机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当空调开启时,由于车窗紧闭,车内空调不断吹入冷气,这就导致汽车内部多余的气体需要排出,以便保证车内气体压力稳定,这就需要设置专门的内部压力释放装置,但是,目前的压力释放装置在使用时,由于空调开启时,容易产生水蒸气乃至水流,目前的压力释放装置结构比较简单,水流很容易充入压力释放的阀片背部破坏装置的密封效果,导致压力释放装置效果不佳,难以准确的工作,导致机动车内部压力不稳定,压力调节失效,甚至无法实现有效的隔绝机动车辆外部的声音、尘土、尾气以及泥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机动车内部的压力释放装置,其在空调开启情形下,该压力释放装置可以有效排出机动车辆内部多余的气体,并保持车内压力稳定,在不需要压力调节时,此压力释放装置保持密闭状态,以便隔绝机动车辆外部的声音、尘土、尾气以及泥水。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提供用于机动车内部的压力释放装置,目的是提高对阀片的安装效果,保证其锁紧性的同时提高锁紧方便性,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用于机动车内部的压力释放装置,其包括横向支撑筋(16)、主体外围框架(17)、阀片(06)、阀片支撑片(13)、密封圈(04)与挡水檐(01)构成的压力释放装置主体部分和挡水条,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圈(04)设置于所述主体外围框架(17)外侧,所述主体外围框架(17)上设置有平行排列的多个横向支撑筋(16),相邻的两个横向支撑筋之间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横向支撑筋(16)垂直布置的阀片支撑片(13),所述阀片(06)支撑于所述阀片支撑片(13)上;
所述主体外围框架(17)上位于远离所述阀片(06)的一侧设置有向远离阀片的方向延伸的挡水檐(01);
该压力释放装置的主体外围框架(17)卡接于机动车辆上带孔的钣金(36)中,且钣金与所述主体外围框架(17)之间为所述密封圈;
该压力释放装置的主体外围框架(17)的顶部侧面设置有压力释放装置顶部弹力卡扣一(09)和压力释放装置顶部弹力卡扣二(10),该压力释放装置的主体外围框架(17)的底部侧面设置有压力释放装置底部弹力卡扣一(11)与压力释放装置底部弹力卡扣二(12),顶部弹力卡扣一(09)、压力释放装置顶部弹力卡扣二(10)、底部弹力卡扣一(11)和压力释放装置底部弹力卡扣二(12)均通过弹力卡扣的侧壁(20)依附在主体外围框架(17)上;
压力释放装置采用所述压力释放装置顶部弹力卡扣一(09)、压力释放装置顶部弹力卡扣二(10)、压力释放装置底部弹力卡扣一(11)与压力释放装置底部弹力卡扣二(12)的弹片(18)与机动车辆上带孔的钣金(36)卡接固定;
所述挡水檐(01)贴合密封于所述钣金表面;
所述挡水条通过挡水条根部铰链结构(22)连接横向支撑筋(16),且所述挡水条上设置有卡扣,以便通过所述卡扣将横向支撑筋(16)与阀片连接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开月,未经刘开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671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