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桑叶抹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64153.1 | 申请日: | 2017-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832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唐小林;王家鹏;黄国成;李文萃;范起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F3/34 | 分类号: | A23F3/3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0016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桑叶 抹茶 制备 营养物质 碾磨 切叶 揉捻 杀青 摊青 脱梗 破碎 采摘 | ||
本发明涉及茶领域,公开了一种桑叶抹茶制备方法,包括:1)桑叶选取与采摘;2)摊青;3)切叶;4)杀青;5)干燥;6)揉捻脱梗;7)初破碎;8)碾磨;9)包装。本发明结合桑叶自身的特点来设计工艺,使得桑叶抹茶的风味充分体现,营养物质得以充分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桑叶抹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桑是桑科桑属多年生落叶小乔木植物,偶有灌木。桑原产于中国和朝鲜,全球约有16种,分布于北温带、亚洲热带和非洲热带及美洲地区,我国约有11种,以江浙一带为多。
桑叶不仅可用作家蚕的饲料,而且被作为一种发散风热药在我国医药中广泛应用。中医古籍强调“霜桑叶”或“冬桑叶”入药。桑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本草均有收载。桑叶苦、甘、寒,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之功效。桑叶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酸、纤维素、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近年来,桑叶中的营养及功能成分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大量研究表明,桑叶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如多酚类物质、黄酮甙、桑多糖、生物碱等,在降血糖、降血压、抗衰老、抗氧化、调节肾上腺素、降低胆固醇、预防血栓、改善肠道健康、抗癌、抗过敏、防止动脉硬化、利尿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功效。
以桑作茶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但我国直到近年才开始发展桑叶茶,目前国内尚处于技术研究、市场开发启动阶段。为了促进桑树的高效综合利用,现在都在尝试按照传统茶叶的加工方法来制作桑叶茶,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桑叶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但是目前采用的工艺较为简单,一般采取传统的加工工艺从原料的采摘→清洗→摊放→杀青→揉捻→干燥,工艺较为粗放,所生产的成品桑叶茶豆腥味重、汤色暗褐、干茶枯黄,叶底发暗,很难将桑叶的功能成分释放出来。
抹茶相对于普通茶叶,由于其粉体粒径较小,通常在500目以上,能够直接溶解于水中,因而能充分利用茶叶中所含有的营养物质。申请号为CN201610476424.4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桑叶青汁粉及其桑叶青汁固体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筛选、清洗、热汤、干燥、低温气流粉碎。本发明能充分利用桑叶中所含有的营养物质,食用方便,能广泛应用于食品、天然色素领域。该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桑叶青汁固体饮料的制备方法,是以具有降血糖功能、降血压功能及降血脂功能的桑叶青汁粉为主原料,在桑叶原有功能的基础上,通过与抹茶粉末、大麦苗青汁粉、昆布粉、环状低聚糖、乳糖、维生素C等的相互作用而发挥极高的功能,并且容易饮用的固体饮料。
但是上述桑叶抹茶的制备工艺是参照传统绿茶抹茶工艺的,没有结合桑叶自身的特点来设计工艺,导致桑叶抹茶的风味没有充分体现,营养物质无法充分利用。因此有必要开发出一种专门针对桑叶自身特性,能够充分体现桑叶独特风味以及利用其营养物质的桑叶抹茶制备工艺。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桑叶抹茶制备方法,本发明结合桑叶自身的特点来设计工艺,使得桑叶抹茶的风味充分体现,营养物质得以充分利用。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桑叶抹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桑叶选取与采摘:选择春季或秋季的嫩绿桑叶,不在雨天采摘桑叶,采摘时间为10:00至14:00。
春秋季桑叶可溶性固形物多,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含量丰富,单宁少,具有一定量的茶碱类似物,色泽好、味香;雨水叶需要先脱水,增加加工难度,增大加工成本;10:00至14:00阳光辐射最强烈,桑叶的光合作用最强,最鲜活。
传统“抹茶”是由“碾茶”利用石磨磨成之粉状物,其粒径通常为1~20微米﹙万分之一公分﹚,大部份的粒径在3微米以下。碾茶的制造非常讲究茶青原料品质,茶园必须特别注意肥培管理,每年仅利用春茶制作,且在茶芽生长期间,必须搭设棚架,利用稻举遮盖,降低日照使茶芽叶绿素含量增加,茶叶呈现浓绿色,工序非常繁琐。
而本发明则不存在上述技术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未经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641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