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扁杏杏仁油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63140.2 | 申请日: | 2017-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120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生;李琴;张梦圆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海生 |
主分类号: | A23D7/005 | 分类号: | A23D7/005;A23D7/0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919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扁杏 杏仁 微胶囊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脂微胶囊制备领域,具体涉及大扁杏杏仁油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微胶囊技术是指利用成膜性材料把固、液体物质甚至于气体物质包埋起来形成微小的具有半透性或致密性囊膜结构的颗粒的技术。它能够使芯材免受不利环境因素如温度、pH、光照、氧气等的影响,从而来提高粉末产品的稳定性,延长货架期,控制芯材的释放并扩展芯材应用范围的一种技术。包埋的过程称为微胶囊化,而形成的微小颗粒则称为微胶囊(microcapsule)。
芯材是微胶囊的主要成分,在油脂微胶囊制备进程中,油脂即充当芯材。而构成微胶囊外壳材料的壁材则直接影响到芯材的包埋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微胶囊产品的理化性质,选择合适的壁材是油脂微胶囊制备中尤为重要的技术要点。油脂微胶囊化所选的壁材必须符合国家食品安全及卫生标准,且与芯材相配伍但不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物质。而且能够保护芯材,避免芯材直接与其它成分接触,缓解挥发及有效成分释放;同时还应该有适当的稳定性、溶解性及渗透性等理化特征。
大扁杏杏仁油中富含大量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90%以上,具有抗衰老、预防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等功效,是一种很好的功能性食用油。在常温储存及实际应用过程中,大扁杏杏仁油很容易被氧化,造成营养物质的损失,且由于本身液体性质的限制,使其用途受到很大的限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大扁杏杏仁油微胶囊的制备方法,以大扁杏杏仁为材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对大扁杏杏仁油进行提取,以大豆分离蛋白和麦芽糊精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大扁杏杏仁油微胶囊产品,从而解决油脂易被氧化、储藏期短、及使用和贮运不便的难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大扁杏杏仁油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向每12ml石油醚中加入1g大扁杏杏仁粉,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对大扁杏杏仁油进行提取;
步骤201,将大豆分离蛋白和麦芽糊精混合作为固形物并溶解在48℃~52℃的蒸馏水中,同时搅拌30min,所得混合溶液在48℃~52℃条件下保温;
步骤202,向步骤201所得混合溶液中缓慢加入大豆卵磷脂和步骤1所得杏仁油,进行超声乳化,得到乳化液;
步骤203,将步骤202所得乳化液喷雾干燥,接着冷却得到微胶囊产品。
步骤1中提取大扁杏杏仁油的超声波频率60Hz,超声波功率270W,提取时间25min。
步骤201中大豆分离蛋白与麦芽糊精质量之比为0.3。
步骤202中,向步骤201所得混合溶液中加入大豆卵磷脂,大豆卵磷脂加入量为0.04g/ml,加入的杏仁油与固形物质量之比为0.35。
步骤202中超声波乳化的参数为功率390W,频率50Hz,间隔1s,工作3s,乳化时间为5min。
步骤203中采用喷雾干燥机对步骤202所得乳化液进行干燥,进风温度180℃,抽风风量100m3/h,进样速度300ml/h。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大扁杏杏仁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对大扁杏杏仁油进行提取,以大豆分离蛋白和麦芽糊精为壁材,将液态大扁杏杏仁油通过包埋的方法制备成粉末状微胶囊,喷雾干燥法制备油脂微胶囊,在生产过程中操作简单灵活,工作速率高、时间短;生产过程中物料温度低,产品纯度高、流动性及溶解性好、货架期长,具有良好的产品质量;将液态杏仁油通过包埋的方法制备成粉末状微胶囊,有效解决油脂易被氧化、储藏期短、及使用和贮运不便的难题,同时扩大了大扁杏杏仁在食品行业的生产加工中的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芯材相对于固形物含量不同时微胶囊的包埋率。
图2为大豆分离蛋白与麦芽糊精比例不同时微胶囊的包埋率。
图3为固形物含量不同时微胶囊的包埋率。
图4为大豆卵磷脂含量不同时微胶囊的包埋率。
图5芯材占固形物含量和大豆分离蛋白与麦芽糊精比例交互作用对包埋率影响的响应面曲面图。
图6芯材占固形物含量与总固形物含量交互作用对包埋率影响的响应面曲面图。
图7芯材占固形物含量与大豆卵磷脂含量交互作用对包埋率影响的响应面曲面图。
图8固形物含量和大豆分离蛋白与麦芽糊精比例交互作用对包埋率影响的响应面曲面图。
图9固形物含量与大豆卵磷脂交互作用对包埋率影响的响应面曲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海生,未经张海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631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富锌豆干的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降血压瓜蒌籽调和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