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对称亚胺-吡啶-钴类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62130.7 | 申请日: | 201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551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刘芳卫;康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31/22 | 分类号: | B01J31/22;C07F15/06;C07C53/02;C25B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 代理人: | 赵晓丹 |
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中***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对称 亚胺 吡啶 金属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不对称亚胺-吡啶-钴类金属催化剂在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对称亚胺-吡啶-钴类金属催化剂的结构为六配位的八面体模型结构,其结构式如下式I所示:
其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表示烷基、三甲基硅基、胺基、亚胺基、烷氧基、苄基或卤素取代基;所述卤素取代基为-F、-Cl、-Br或-I;
R3表示氢原子、烷基、烷氧基、苯基、苄基、胺基、吡啶基、恶唑基或生物素;
R4和R5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烷氧基、氨基、腈基、芳基或生物素;
L1、L2和L3各自独立地表示卤素原子、乙腈分子、羧酸根基团、甲醇分子、水分子或四氢呋喃基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R1和R2各自独立地表示1-6个碳原子的烷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R3表示1-10个碳原子的烷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R4和R5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芳基或1-6个碳原子的烷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对称亚胺-吡啶-钴类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反应物A溶于四氢呋喃得到混合液B;
将烷基溴化镁溶于乙醚得到混合液C;
将混合液C和混合液B混合反应,得到混合液D;
将饱和含铵溶液和混合液D混合进行猝灭反应,得到反应物E;
其中,所述反应物A的结构式为:
2)将反应物E溶于醇中得到混合液F;
将混合液F和酸混合得到混合液G;
将混合液G和苯胺类化合物混合反应,得到反应物H;
3)将四氢呋喃、反应物H和钴盐混合反应,得到不对称亚胺-吡啶-钴类金属催化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烷基溴化镁为甲基溴化镁、乙基溴化镁、丁基溴化镁或丙基溴化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饱和含铵溶液为饱和氯化铵水溶液、饱和溴化铵水溶液或饱和氢氧化铵水溶液。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混合液B的浓度为0.01~1mol/L。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混合液C的浓度为1~2mol/L。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混合液B和混合液C的体积比为1~10:1。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混合液C和混合液B的混合方式为:将混合液C逐滴加入混合液B中,搅拌反应得到混合液D;其中,所述滴加时的温度为0~10℃,所述搅拌反应为-15~-20℃搅拌反应2~4h,然后常温条件搅拌3~4h。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饱和含铵溶液和混合液D的混合方式为:将饱和含铵溶液逐滴加入混合液D中直至反应液体表面不再冒烟,溶液逐渐变为橘红色;其中所述滴加在冰浴条件0~-10℃下进行。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醇为甲醇、乙醇、丙醇、丁醇或乙二醇。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酸为甲酸、醋酸、丙酸、丁酸或草酸。
1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苯胺类化合物为2,6-二异丙基苯胺、苯胺、2,6-二硝基苯胺或2,6-二溴苯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未经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6213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格栅控制装置和汽车
- 下一篇:一种烯烃氢甲酰化用催化剂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