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聚类分析的乐曲分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59144.3 | 申请日: | 2017-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619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谢碧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碧青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聚类分析 乐曲 分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采用聚类分析的乐曲分类方法。
背景技术
在互联网时代,各类音乐网站极大的方便了人们对于音乐的需求。然而,大型的音乐门户网站能够保存上千万首歌曲,在面对如此海量的音乐信息时,人们往往难以从中找到符合自己口味的歌曲。传统的搜索引擎只适合应用在用户有明确的目标并且能够用关键词准确的表达出来的信息检索问题。现有的音乐数据库中,音乐没有进行很好的归类,导致音乐检索速度很慢,从而降低了向用户推荐音乐的速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音乐数据库中,音乐没有进行很好的归类,导致音乐检索速度很慢,从而降低了向用户推荐音乐的速度,目的在于提供采用聚类分析的乐曲分类方法,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采用聚类分析的乐曲分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同一个向量空间中建立所有音乐的特征向量;S2:选取任意不为核心音乐的音乐特征向量作为核心音乐;S3:选取聚类半径,所述聚类半径为角度;S4:将所有的与核心音乐特征向量的夹角小于聚类半径的音乐同该核心音乐聚为同一类;S5:将所有的聚类后的音乐视为核心音乐并执行S4。
现有技术中,现有的音乐数据库中,音乐没有进行很好的归类,导致音乐检索速度很慢,从而降低了向用户推荐音乐的速度。本发明应用时,先在同一个向量空间中建立所有音乐的特征向量;然后选取任意不为核心音乐的音乐特征向量作为核心音乐,再然后选取聚类半径,所述聚类半径为角度,再然后将所有的与核心音乐特征向量的夹角小于聚类半径的音乐同该核心音乐聚为同一类,再然后将所有的聚类后的音乐视为核心音乐并执行S4,通过上述步骤,可以将音乐按照其各自相似度形成聚类,当用户进行搜索时,可以快速的根据音乐形成的聚类找到所需音乐。
进一步的,所述特征向量的元素包括歌手和音乐风格。
进一步的,所述聚类半径为10~20°。
进一步的,还包括以下步骤:S6:当所有的音乐都进行过聚类,且存在非核心音乐则执行S2。
进一步的,所述特征向量的维度大于256。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聚类分析的乐曲分类方法,通过上述步骤,可以将音乐按照其各自相似度形成聚类,当用户进行搜索时,可以快速的根据音乐形成的聚类找到所需音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
本发明采用聚类分析的乐曲分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同一个向量空间中建立所有音乐的特征向量;S2:选取任意不为核心音乐的音乐特征向量作为核心音乐;S3:选取聚类半径,所述聚类半径为角度;S4:将所有的与核心音乐特征向量的夹角小于聚类半径的音乐同该核心音乐聚为同一类;S5:将所有的聚类后的音乐视为核心音乐并执行S4。所述特征向量的元素包括歌手和音乐风格。所述聚类半径为10~20°。还包括以下步骤:S6:当所有的音乐都进行过聚类,且存在非核心音乐则执行S2。所述特征向量的维度大于256。
本实施例实施时,先在同一个向量空间中建立所有音乐的特征向量;然后选取任意不为核心音乐的音乐特征向量作为核心音乐,再然后选取聚类半径,所述聚类半径为角度,再然后将所有的与核心音乐特征向量的夹角小于聚类半径的音乐同该核心音乐聚为同一类,再然后将所有的聚类后的音乐视为核心音乐并执行S4,通过上述步骤,可以将音乐按照其各自相似度形成聚类,当用户进行搜索时,可以快速的根据音乐形成的聚类找到所需音乐。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碧青,未经谢碧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591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