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麦HvSTT1基因在提高植物耐盐性方面的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958435.0 | 申请日: | 2017-10-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198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6 |
| 发明(设计)人: | 黄璐;吴德志;张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N15/29 | 分类号: | C12N15/29;C12N15/113;C07K14/415;A01H5/00;A01H6/46 |
| 代理公司: | 33304 杭州永航联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侯兰玉<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大麦 hvstt1 基因 提高 植物 耐盐性 方面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基因的应用,特别涉及一种大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基因的应用,特别涉及一种大麦HvSTT1基因在提高植物耐盐性方面的应用,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土壤盐害是严重抑制作物生长和生产的非生物逆境。目前,全球有各种盐渍土约9.5亿公顷,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0%,广泛分布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且,由于土壤的次生盐渍化,全球盐渍化面积还在迅速增加,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生态危害愈演愈烈。来自世界粮农组织(FAO)的统计表明,全世界灌溉土地约有一半遭受不同程度盐渍化危害,每年约有1000万公顷的土地因土壤的次生盐渍化而废弃。在我国,盐渍化的土地面积已达23.3万平方公里,在分布上不仅有东进西延的趋势,而且盐渍化面积也在不断扩大。盐渍土的改良和利用仍将是21世纪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所必须面对的课题,而增强作物耐盐性对于拓展粮食生产区域和提高作物品种的产量潜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植物特定基因进行过表达或者干涉,以提高植物某方面特性,从而开发高效的转基因作物新品种是一项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技术。已有研究表明,利用转基因技术在提高作物耐盐性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Lee等将拟南芥中的AtDBF2基因过表达后显著提高了其耐盐性(Lee et al,P.N.A.S,1999,96(10):5873.)。Dubouzet等发现在拟南芥中过表达水稻OsDREB1A基因能显著增强拟南芥对各种非生物胁迫的耐性,包括耐盐性(Dubouzet et al.Plant Journal,2003,33(4):7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584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料颗粒装包设备
- 下一篇:零废膜自动贴膜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