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倾转尾部高速直升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56332.0 | 申请日: | 2017-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972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江富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富余 |
主分类号: | B64C27/08 | 分类号: | B64C27/08;B64C27/8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尾部 高速 直升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垂直升降、悬停、向前飞行、向后飞行,向侧面飞行的倾转尾部高速直升机。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能实现垂直升降、悬停、前后左右飞行的成功方法有单旋翼直升机,它的水平旋翼转速、旋翼桨距可以被控制。它通过操纵总距和发动机油门相应改变控制垂直升降,通过周期变距控制,改变水平旋翼的升力矢量,实现纵向操纵和横向操纵。水平飞行时,因前行桨叶加速和后行桨叶减速引起前行桨叶升力增加和后行桨叶升力减少的升力不对称现象,需要桨叶挥舞装置消除这个升力不对称现象。由旋转面与水平面垂直的尾螺旋桨抵消水平旋翼的扭矩效应,并实现方向操纵。其缺点是桨盘结构复杂,需要周期变距控制器来实现横向操纵和纵向操纵,水平旋翼的操纵负担重,旋转面垂直的尾部螺旋桨不产生垂直方向的升力,降低了飞行的效率,直升机重心位置纵向变化易影响稳定飞行,前飞速度越快,前行桨叶向上挥舞角度越大,震动相应增大,因前行桨叶激波效应和后行桨叶失速效应影响,向前水平飞行的速度较慢。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水平飞行速度,降低行桨叶激波效应和后行桨叶失速效应对飞行速度的影响,提高飞行效率,本发明提供一种倾转尾部高速直升机,该直升机采用横列双主旋翼结构,两主旋翼的转向相反,因主旋翼桨距由总距控制,不设置周期变距装置控制,简化了主旋翼部分的结构,主旋翼只提供垂直方向的升力克服机体的重量,不提供高速水平飞行的驱动力,主旋翼可以采用较低的转速工作,尾部采用横向、纵向小型固定翼和两个转向相反的螺旋桨组成的可倾转尾部,由尾部倾转机构控制倾转尾部在垂直升降阶段和水平飞行阶段采用不同的工作方式控制飞行,尾部螺旋桨桨尖旋转面的直径小于主旋翼桨尖旋转面的直径,尾部螺旋桨的工作转速比主旋翼的转速高,螺旋桨的桨距由总距控制,在垂直飞行阶段,尾部螺旋桨旋转面与水平面平行,尾部螺旋桨的升力操纵俯仰,增加了纵向稳定,在水平飞行阶段,由尾部倾转机构控制尾部向前倾转,使尾部螺旋桨旋转面与水平面垂直,尾部螺旋桨的升力驱动倾转尾部高速直升机高速水平飞行,尾部螺旋桨的效率得到提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采用横列式双主旋翼结构,一对反向旋转的主旋翼,它们分别设置在横向支架的两端,横向支架的中央设置机身,重心设置在两主旋翼旋转面中心连线之后,并靠近中心连线,机身下设置起落架,两个主旋翼以相同的转速旋转,扭矩效应互相抵消,陀螺效应也互相抵消,两个主旋翼的旋转面与水平面平行,两个主旋翼的主轴上设置桨毂连接挥舞铰、摆振铰和桨叶,克服旋翼水平向前飞行的升力不对称现象。 主旋翼采用总距控制,同时相等地朝相同方向改变每个水平桨叶的迎角,同时改变每个水平桨叶升力的大小。独立控制每个主旋翼的总距,控制左右主旋翼的总距变化改变左右主旋翼的升力,实现控制横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富余,未经江富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563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端子锁紧机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电动无人机的承力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