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久型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注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54197.6 | 申请日: | 2017-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213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何锐;龙景潭;王铜;陈华鑫;王振军;仵江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8/06 | 分类号: | C04B28/06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王孝明 |
地址: | 710064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久 水泥 混凝土 路面 板底注浆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耐久型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注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原料:水泥、粉煤灰、减水剂和水,还包括复合物A、复合物B和络合剂。所述的复合物A,以重量分数计,由以下原料制成:沉淀二氧化硅为60%~70%,石棉为5%~10%,凹凸棒土为20%~30%,原料的重量分数之和为100%;所述的复合物B,以重量分数计,由以下原料制成:海泡石为80%,高吸水性树脂为5%~10%,氧化镁膨胀剂为10%~15%,原料的重量分数之和为100%。本发明的注浆材料凝胶快、抗水分散性好、流动度大、渗透性好,能渗透到被加固土体及道路基层或具有一定活性矿物材料的界面内,黏度高,稳定性好,能降低浆体的流变损失,并且抗冻、抗渗性好,在融雪盐作用下抗腐蚀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道路工程材料领域,涉及路面板底注浆材料,具体涉及一种耐久型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注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为一种高等级路面结构形式,具有使用寿命长,养护工作量小,能源消耗少,施工简便,对交通等级和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得到迅猛发展。据统计,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公路通车总里程约达500万公里,各类等级水泥路面占铺装路面总里程60%左右。但由于路面设计与施工不合理,行车荷载过重、材料组成不当,路面排水不畅等原因,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状况不佳,使用寿命大大低于设计使用年限,路面裂缝、路面板断裂、脱空病害十分普遍。经调查发现,混凝土路面板断裂的主要原因跟基层的支撑力不足有关,且刚性基层与半刚性基层对水泥混凝土面层的影响有较大区别。
为了提高基层对路面的承载能力,延长路面的使用年限,现在工程中常常采用一种非开挖式加固技术,这种技术将注浆材料通过高压注入到基层的空隙中,使开裂或破碎的水泥稳定碎石凝聚,提高基层的整体性,基层结构缺陷得到弥补,因此可提高基层的承载能力,同时也采用这种技术对柔软土基进行加固,注浆材料可长期与土发生化学反应,可使土体固结,逐渐达到土基稳定的目的,并且具有节约资源,施工方便快捷,对交通影响小等优点。但随着注浆料的广泛应用,在工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被反映出来,如:注浆料与基层的粘结性不好,抗水损性能差,对旧路面维修的耐久性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久型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注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解决现有的注浆料对路面维修的耐久性差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耐久型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注浆材料,包括以下原料:水泥、粉煤灰、减水剂和水,还包括复合物A、复合物B和络合剂;
所述的复合物A,以重量分数计,由以下原料制成:沉淀二氧化硅为60%~70%,石棉为5%~10%,凹凸棒土为20%~30%,原料的重量分数之和为100%;
所述的复合物B,以重量分数计,由以下原料制成:海泡石为80%,高吸水性树脂为5%~10%,氧化镁膨胀剂为10%~15%,原料的重量分数之和为100%。
本发明还具有如下区别技术特征:
具体的,以重量分数计,由以下原料制成:水泥为32%~38%,粉煤灰为22%~30%,减水剂为0.35%~0.55%,络合剂为3%~5%,复合物A为5%~8%,复合物B为4%~7%,余量为水,原料的重量分数之和为100%。
优选的,以重量分数计,由以下原料制成:水泥为32%,粉煤灰为27%,减水剂为0.50%,络合剂为5%,复合物A为8%,复合物B为7%,余量为水,原料的重量分数之和为100%;
所述的复合物A,以重量分数计,由以下原料制成:沉淀二氧化硅为70%,石棉为5%,凹凸棒土为25%;
所述的复合物B,以重量分数计,由以下原料制成:海泡石为80%,高吸水性树脂为5%,氧化镁膨胀剂为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541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