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制备汽车内外饰件的复合板材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48592.3 | 申请日: | 2017-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566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徐海啸;迟永军;杨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惠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K13/04;C08K7/14;C08K5/09;C08K5/49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44288 | 代理人: | 石伍军,张鹏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新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制备 汽车 内外 复合 板材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及其他交通工具内饰材料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制备汽车内外饰件的复合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全球提倡绿色、低碳、环保、健康主题下的今天,无论是愈发成熟与理性的传统汽车行业或是新兴的新能源汽车领域,人们对汽车的需求已从原先的代步工具逐渐升级为舒适的移动空间,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除注重汽车动力性、经济性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其驾乘舒适性。即越来越关注汽车内外饰材料的健康性(VOC性能)等问题,诉求高性能与高舒适的统一,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汽车内饰材料的综合性能,使产品具有轻量化和低VOC,是汽车内外饰材料行业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备汽车内外饰件的复合板材,其具有轻质减料效果显著、基材混合均匀、环保、高强韧性和性价比高的特点。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备汽车内外饰件的复合板材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的复合板材具有轻质减料效果显著、基材混合均匀、环保、高强韧性和性价比高的特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制备汽车内外饰件的复合板材,包括粘结基体、增强体和助剂,上述原料的重量比分别为:
粘结基体55%-70%;
增强体25%-40%;
助剂3%-7%。
进一步地,用于制备汽车内外饰件的复合板材包括如下重量比的组份:
粘结基体60%-65%;
增强体30%-35%;
助剂4%-6%。
进一步地,所述粘结基体为聚丙烯纤维PP、聚乙烯纤维PE、聚酯纤维PET、尼龙纤维PA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的增强体为玻璃纤维、碳纤维或植物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粘结基体为聚丙烯纤维PP,所述的增强体为玻璃纤维。
进一步地,所述助剂包括浸润液、氮磷阻燃剂和稳定剂。
进一步地,所述浸润液的配比为:硬脂酸30-40%、稀释剂59.2-69.8%、硅烷偶联剂0.2-0.8%。
进一步地,所述浸润液的配比为:硬脂酸38%、稀释剂61.5%、硅烷偶联剂0.5%。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制备汽车内外饰件的复合板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增强体进行放卷并进行分纱,使其形成连续的单丝或多丝纤维;
将已形成的连续单丝或多丝的增强体表面进行充分地浸润;
在浸润后的增强体表面铺设粘结基体熔体;
将铺放好的增强体和粘结基体热压成型,制得复合板材;其中热压温度为120-170℃,热压压力为15-22Mpa,热压时间为1-4min。
进一步地,所述粘结基体为聚丙烯纤维PP,所述的增强体为玻璃纤维。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增强体增强粘结基体而制成的用于制备汽车内外饰件的复合板材,具有优良的物理和机械性能,轻质减料效果显著、基材混合均匀、环保和性价比高。上述用于制备汽车内外饰件的复合板材的制备方法通过将增强体浸润的步骤,使得增强体充分润湿,通过改变浸渍液成分,使得玻璃纤维在经过浸润后,表面接上极性基团,改善粘合性能,从而制得具有优良的物理和机械性能、轻量化、环保的用于制备汽车内外饰件的复合板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汽车内外饰件的复合板材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制备汽车内外饰件的复合板材,包括粘结基体、增强体和助剂,上述原料的重量比分别为:粘结基体55%-70%;增强体25%-40%;助剂3%-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惠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惠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485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