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中空低噪音机器人一轴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39181.8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396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黄华;吴丰礼;陆真勇;谢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9/00 | 分类号: | B25J9/00;B25J19/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15 | 代理人: | 王雪镅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空 噪音 机器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中空低噪音机器人一轴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六轴机器人一轴结构由于需要布置机器人伺服电机线缆,因此其主要采用齿轮传动中空减速机的结构,这种结构会导致机器人一轴结构的噪音大,因此,为了降低噪音,需要往齿轮中注入润滑脂。虽然往齿轮中注入润滑脂能够降低噪音,但是这样容易造成漏油现象,而漏油的维护保养成本较高,且现有技术的这种机器人一轴结构的装配也十分困难,因此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
另外,现有技术中的六轴机器人一轴结构,其线缆一般是绕于两个齿轮上的,因此需要油封和轴承连接,进而使得成本比较高。并且现有技术的这种设置线缆的方式也不利于增加气管、IO信号线等配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非中空低噪音机器人一轴结构,该机器人一轴结构具有噪音小、维护成本低和装配容易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非中空低噪音机器人一轴结构,包括机器人底座、设置于所述机器人底座上方的一轴转座、分别与所述机器人底座和所述一轴转座连接的减速机、设置于所述机器人底座并插接于所述减速机的伺服电机、开设于所述机器人底座的线缆空腔、以及设置于所述线缆空腔的机器人线缆;
所述伺服电机与所述减速机驱动连接;
所述线缆空腔环绕所述伺服电机设置,以使得所述机器人线缆在所述线缆空腔中环绕固定。
所述减速机设置为谐波减速机。
所述一轴转座的上方连接有臂结构。
线缆空腔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
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第三腔室和所述第四腔室围绕成矩形。
所述伺服电机的端部插入所述减速机的内部以进行动力传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一种非中空低噪音机器人一轴结构,包括机器人底座、设置于机器人底座上方的一轴转座、分别与机器人底座和一轴转座连接的减速机、设置于机器人底座并插接于减速机的伺服电机、开设于机器人底座的线缆空腔、以及设置于线缆空腔的机器人线缆;伺服电机与减速机驱动连接;线缆空腔环绕伺服电机设置,以使得所述机器人线缆在所述线缆空腔中环绕固定。由于采用伺服电机与减速机直接连接传动,进而具有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噪音小、装配容易和维护方便的优点,另外,由于设置有用于装配机器人线缆的线缆空腔,且线缆空腔环绕伺服电机设置,进而使得机器人线缆能够环绕布置,进而方便增加气管、IO信号线等配件,同时也避免了采用齿轮绕置线缆,进而降低成本。
(2)本发明的一种非中空低噪音机器人一轴结构,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并能适合大规模生产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非中空低噪音机器人一轴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机器人底座1;
一轴转座2;
减速机3;
伺服电机4;
线缆空腔5、第一腔室51、第二腔室52、第三腔室53、第四腔室54;
臂结构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的一种非中空低噪音机器人一轴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机器人底座1、设置于机器人底座1上方的一轴转座2、分别与机器人底座1和一轴转座2连接的减速机3、设置于机器人底座1并插接于减速机3的伺服电机4、开设于机器人底座1的线缆空腔5、以及设置于线缆空腔5的机器人线缆;其中,伺服电机4与减速机3驱动连接;其中,线缆空腔5环绕伺服电机4设置,以使得机器人线缆在线缆空腔5中环绕固定。由于采用伺服电机4与减速机3直接连接传动,进而具有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噪音小、装配容易和维护方便的优点,另外,由于设置有用于装配机器人线缆的线缆空腔5,且线缆空腔5环绕伺服电机4设置,进而使得机器人线缆能够环绕布置,进而方便增加气管、IO信号线等配件,同时也避免了采用齿轮绕置线缆,进而降低成本。
本实施例中,减速机3设置为谐波减速机,进而能够降进一步低噪音,并具有传动效率高的优点。
本实施例中,一轴转座2的上方连接有臂结构6,进而便于控制臂结构6。
本实施例中,线缆空腔5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腔室51、第二腔室52、第三腔室53和第四腔室54,该第一腔室51、第二腔室52、第三腔室53和第四腔室54便于机器人线缆环绕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391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平行四边形传动结构
- 下一篇:机器人设备、机器人控制方法和记录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