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信号跟踪无线电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935079.0 | 申请日: | 2017-10-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657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 发明(设计)人: | 朱丽;毛华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5D3/12 | 分类号: | G05D3/12 | 
| 代理公司: | 浙江纳祺律师事务所 33257 | 代理人: | 朱德宝 |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信号 跟踪 无线电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号跟踪无线电设备,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线路板和用于驱动外壳运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轮和驱动电机,所述驱动轮可旋转的设置在外壳上,所述驱动轮与驱动电机联动,受驱动电机的驱动而转动,所述线路板内设有信号检测器,所述信号检测器与驱动电机耦接,所述信号检测器检测信号方向,并根据信号方向输出驱动信号到驱动电机内,驱动电机驱动驱动轮旋转。本发明的信号跟踪无线电设备,通过驱动装置和信号检测器的设置,就可以有效的实现检测无线信号,然后驱动外壳和线路板移动到无线信号发出的位置,来保证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避免因为信号强度不够导致的通信质量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电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信号跟踪无线电设备。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是目前使用的最为频繁的通信方式,其具有通信成本低廉,通信过程十分的方便快捷这两个效果,因此目前绝大多数的通信方式都会采用无线通信的方式。
而无线通信过程中的质量好坏,主要还是取决于无线信号的强度大小,无线信号的强度越大,那么无线通信的质量也就越好,相反的无线信号的强度越小,那么无线通信的质量也就越差,如此在通信的过程中,人们一般是要求信号强度越大越好,然而在信号的传输的过程中,经常性会因为建筑物等其他物体的阻挡和反射作用或是与信号源的距离过远导致的信号强度减弱的问题,例如现有技术中的无线路由器便是典型的无线信号发射源,当手机等无线设备距离无线路由器过远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信号强度不够,导致人们无线通信质量变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信号强度不够时朝向无线信号移动的无线电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信号跟踪无线电设备,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线路板和用于驱动外壳运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轮和驱动电机,所述驱动轮可旋转的设置在外壳上,所述驱动轮与驱动电机联动,受驱动电机的驱动而转动,所述线路板内设有信号检测器,所述信号检测器与驱动电机耦接,所述信号检测器检测信号方向,并根据信号方向输出驱动信号到驱动电机内,驱动电机驱动驱动轮旋转,使得外壳朝向信号发出的方向运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呈中空的长方体状,所述驱动轮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外壳的下侧面上设有从动支架,所述从动轮可旋转的设置在从动支架上,所述外壳的下侧面与从动支架相间隔的位置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支架,所述支架包括若干根支撑杆和固定环套,若干根支撑杆的一端均与固定环套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通孔的孔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套内可旋转的连接有龙门支架,所述主动轮可旋转的设置在龙门支架上,所述驱动电机包括主动电机和转向电机,所述主动电机设置在龙门支架上,其转轴与主动轮联动,机身与龙门支架固定连接,所述龙门支架上设有转向杆,所述转向杆的一端与龙门支架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固定环套并伸入到外壳内,并与固定环套通过轴承连接,并且在该端上同轴套接有转向齿轮,所述转向电机固定在外壳内靠近转向齿轮的位置上,所述转向电机的转轴上套接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转向齿轮相啮合,所述主动电机和转向电机均与信号检测器耦接,受信号检测器驱动而旋转。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信号检测器包括:信号传感器,设置于外壳的外表面上,用以接收外部无线信号后输出;
主控芯片,耦接于信号传感器,其内具有信号强度阈值,用以接收信号传感器输出的无线信号,并判断无线信号强度,同时输出驱动信号到主动电机和转向电机内驱动主动电机和转向电机旋转,并同步判断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强度是否大于或等于信号强度阈值,当无线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信号强度阈值时,主控芯片输出停止信号到主动电机和转向电机内,驱动主动电机和转向电机停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未经温州大学瓯江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350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