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酸雾收集装置的电池化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29926.2 | 申请日: | 2017-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323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吕东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三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4 | 分类号: | H01M10/44;B01D53/18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张欢勇 |
地址: | 214214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酸雾 收集 装置 电池 化成 | ||
1.一种带酸雾收集装置的电池化成装置,包括化成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化成装置(1)包括顶板(4)、水槽槽体(5)、液面调节系统(6)、槽内滚道系统(7)、进水管系统(8)、注酸口(9)、出水管路系统(10)、酸雾吸风道(11)、水槽支架(12)、水槽调节支脚(13)、吸风管(15)、注酸壶(16)和胶管(17),所述水槽槽体(5)呈U字形,且中间设置有隔板(3),所述隔板(3)上端固定有酸雾吸风道(11),所述酸雾吸风道(11)左右两侧固定有向水槽槽体(5)内倾斜的顶板(4),所述隔板(3)、酸雾吸风道(11)、顶板(4)和水槽槽体(5)形成两个敞开的化成腔(2),所述化成腔(2)底部连通有进水管系统(8),侧面连通有液面调节装置(6),所述化成腔(2)底部还连通有出水管路系统(10),所述水槽槽体(5)安装在带有水槽调节支脚(13)的水槽支架(12)上,所述吸风管(15)连接在酸雾吸风道(11)底部,所述酸雾吸风道(11)上表面具有出风口(11-2),所述水槽槽体(5)底部设置有槽内滚道系统(7),所述槽内滚道系统(7)上放置有电池(14),所述电池(14)上端固定有注酸壶(16),所述注酸壶(16)底部通过注酸管(9)连通电池(14),上部通过胶管(17)连接吸风管(15);
所述酸雾吸风道(11)还包括内液槽(11-3)、斜栅板(11-4)和两块隔板(11-5),所述酸雾吸风道(11)呈立方体结构,所述内液槽(11-3)位于酸雾吸风道(11)正中心,上表面设置有斜栅板(11-4),所述内液槽(11-3)的宽度与酸雾吸风道(11)宽度一致,所述斜栅板(11-4)上表面中部竖立有两块与斜栅板(11-4)相同宽度的隔板(11-5),所述隔板(11-5)上顶面与酸雾吸风道(11)的内顶面相接,所述两块隔板(11-5)的间距是斜栅板(11-4)长度的0.5-0.8,所述两块隔板(11-5)与斜栅板(11-4)围成的区域内设置有酸雾吸收颗粒(11-1),所述出风口(11-2)位于两块隔板(11-5)与斜栅板(11-4)围成的区域的上表面,所述内液槽(11-3)与酸雾吸风道(11)内壁之间的区域底部作为吸风管(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酸雾收集装置的电池化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栅板(11-4)自上而下包括第一栅板(11-41)、过滤板(11-42)和第二栅板(11-43),所述第一栅板(11-41)、过滤板(11-42)和第二栅板(11-43)采用粘合剂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栅板(11-41)的斜楞间距为10-15mm,所述第二栅板(11-43)的斜楞间距为5-20mm,所述过滤板(11-42)采用微孔聚氨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酸雾收集装置的电池化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栅板(11-41)的斜楞和第二栅板(11-43)的斜楞采用不同的倾斜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酸雾收集装置的电池化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聚氨酯的前处理方法如下:
步骤1,将微孔聚氨酯放入无水乙醇中,密封回流曝气反应2-4h,反应后自然冷却并晾干;所述密封回流曝气的气体为氮气或者惰性气体,曝气流速为10-15mL/min,温度为60-80℃;
步骤2,将晾干后的微孔聚氨酯加入碳酸氢钠溶液中,微热回流反应30-60min;微热回流反应的温度为50-80℃,回流流速为15-20mL/min;
步骤3,将浸泡后的微孔聚氨酯采用去离子水清洗至达到中性,然后恒温烘干,得到碱化微孔聚氨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酸雾收集装置的电池化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酸雾吸收颗粒(11-1)采用丙烯酸盐聚合物包裹的颗粒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三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三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2992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垂直结构薄膜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薄膜晶体管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