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式SF6 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25062.7 | 申请日: | 2017-10-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414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6 |
发明(设计)人: | 曹京津;王天正;杨罡;俞华;卢东阳;王大伟;张娜;吴志远;李永祥;王志鹏;张颖;王伟;韩钰;刘星廷;武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3504 | 分类号: | G01N21/3504 |
代理公司: | 山西华炬律师事务所 14106 | 代理人: | 陈奇 |
地址: | 030001***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sf base sub | ||
1.一种便携式SF6红外检漏仪校验气体发生方法,包括丝杠支架(1)、便携式SF6红外检漏仪的背景板(12)和校验电控器(15),在丝杠支架(1)上活动设置有高精度丝杠(2),在高精度丝杠(2)上活动设置有丝杠螺母(3),丝杠螺母(3)通过联轴器(17)与步进电机(18)连接在一起,在丝杠支架(1)的顶端设置有气筒(4),气筒(4)的活塞杆(5)的外侧端与丝杠螺母(3)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气筒(4)的前端分别连接有进气管(6)和出气管(9),进气管(6)的另一端与SF6气瓶(7)连通在一起,在进气管(6)上分别设置有电控进气开关阀(8)和进气压力传感器(14),在出气管(9)上分别设置有电控出气开关阀(10)和出气压力传感器(13),电控进气开关阀(8)、进气压力传感器(14)、电控出气开关阀(10)和出气压力传感器(13)分别与校验电控器(15)电连接在一起,在校验电控器(15)上连接有步进电机驱动器(19),步进电机驱动器(19)与步进电机(18)电连接在一起;在出气管(9)的出气口(11)的一侧设置有便携式SF6红外检漏仪的背景板(12);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丝杠支架(1)的顶端设置气筒(4),气筒(4)的活塞杆的外侧端与丝杠螺母(3)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气筒(4)的前端分别连接进气管(6)和出气管(9),进气管(6)的另一端与SF6气瓶连通在一起,在进气管(6)上分别设置电控进气开关阀(8)和进气压力传感器(14),在出气管(9)上分别设置电控出气开关阀(10)和出气压力传感器(13),电控进气开关阀(8)、进气压力传感器(14)、电控出气开关阀(10)和出气压力传感器(13)分别与校验电控器(15)电连接在一起,在校验电控器(15)上连接步进电机驱动器(19),步进电机驱动器(19)与步进电机(18)电连接在一起;在出气管(9)的出气口(11)的一侧设置便携式SF6红外检漏仪的背景板(12);
第二步、通过校验电控器(15),先控制步进电机驱动器(19),使气筒(4)的活塞杆(5)移动到气筒(4)中的最右端,关闭电控出气开关阀(10),打开电控进气开关阀(8),使SF6气瓶(7)的气体进入到气筒(4)的前腔中;
第三步、通过校验电控器(15),关闭电控进气开关阀(8),并同时控制电控出气开关阀(10)打开和步进电机驱动器(19)动作,步进电机驱动器(19)通过步进电机(18)动作,从而推动气筒(4)的活塞杆(5)向右移动一定距离,其移动距离由校验电控器(15)中预先设定值来确定,然后关闭电控出气开关阀(10);
第四步、通过SF6红外检漏仪观察便携式SF6红外检漏仪的背景板(12)上SF6的泄漏情况并录像保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SF6红外检漏仪校验气体发生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便携式SF6红外检漏仪的背景板(12)上分别设置有SF6泄漏量为300-2000微升/秒的显示区、SF6泄漏量为50-300微升/秒的显示区和SF6泄漏量为0.1-50微升/秒的显示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2506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