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硅油减震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19270.6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764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张芳;周通;李显戴;张春贤;吴红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32 | 分类号: | F16F9/32;F16F9/10;G06F30/15 |
代理公司: | 武汉市首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9 | 代理人: | 刘牧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硅油 减震器 | ||
一种硅油减震器,包括壳体和惯量环,所述惯量环设置于壳体内部;所述惯量环为环状结构,惯量环沿其半径方向的截面呈矩形结构,所述惯量环的外圆周上均布有n个阻尼齿,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所述惯量环的外圆周上均布有十二个或十六个阻尼齿;所述阻尼面与惯量环的外圆周面相交,所述阻尼面与惯量环交线处的切面与阻尼面相垂直。本设计不仅结构简单便于机加工,而且有效提高硅油减震器的阻尼和刚度,减小硅油减震器的安装空间,利于发动机前端其它轮系的布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硅油减震器,尤其涉及一种硅油减震器,具体适用于增加硅油减震器的刚度和阻尼,减小硅油减震器的体积。
背景技术
随着商用车市场的发展,对发动机升功率和爆压要求越来越高,即是同样功率的发动机,体积越小就越具有市场竞争力,从而使发动机结构设计要求更加紧凑,而且发动机前端轮系布置要求高,多层轮系的出现影响了减振器轴向和径向的布置空间,发动机升功率要求的提升,对减振器的刚度阻尼要求增大,若使用传统减振器,要达到设计要求,空间布置困难,同时减振器的顶、侧隙小,可靠性存在风险。
在现有的硅油减振器中,通过硅油的剪切应力把减振器壳体与惯量环耦合,传统的减振器中,壳体内壁和惯量环外侧为圆柱面,其中壳体与曲轴相连,两者相对运动引起硅油剪切应力消耗的功最后转化为热,从而起到扭振减振作用。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5156543A,公开日为2015年12月16日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高刚度高阻尼的硅油扭振减振器,包括同心设置的壳体、惯量环与侧盖,所述壳体包括同心设置的内壳壁、外壳壁与侧壳壁,所述外壳壁两侧分别经侧壳壁、侧盖与内壳壁的两侧相连接,侧盖、外壳壁、侧壳壁、内壳壁所围成的内腔中滑套的惯量环与内腔之间的空隙内注入有硅油,惯量环中的侧盖环面、顶环面、侧壳环面与侧盖、外壳壁、侧壳壁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多个齿槽配合以增加两个相对运动物体之间的流体面积,从而增加硅油的刚度和阻尼。虽然该发明能够增加硅油减震器的阻尼,但其仍存在以下缺陷:
1、该发明的减震器可以和惯量环结构较复杂,两者间具有配合关系,对其尺寸精度的要求较高,不利于运用于工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生产加工困难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易于加工、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的硅油减震器。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硅油减震器,包括壳体和惯量环,所述惯量环设置于壳体内部;
所述惯量环为环状结构,惯量环沿其半径方向的截面呈矩形结构,所述惯量环的外圆周上均布有n个阻尼齿,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所述惯量环的外圆周上均布有十二个或十六个阻尼齿。
所述阻尼齿的齿尖到惯量环外圆周面的距离为h,h的取值范围是2毫米–15毫米,所述阻尼齿的两侧形成有阻尼面和缓冲面,所述缓冲面与惯量环外圆周面相切。
所述阻尼面与惯量环的外圆周面相交,所述阻尼面与惯量环交线处的切面与阻尼面相垂直。
硅油减震器通过阻尼齿结构增加的刚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硅油减震器通过阻尼齿结构增加的阻尼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Cr=R2-R1;
上述公式中;Cr为减振器的惯量环与壳体的外环壳之间的间隙距离,R2为外环壳的内圆周半径,R1为惯量环的外圆周半径,R为减振器壳体的外圆半径,L为减振器厚度,μ为硅油粘度,ω为减振器壳体与惯量环的相对运动速度,ε1为单个阻尼齿的偏心率,h为阻尼齿的齿尖到惯量环外圆周面的距离,n为惯量环上阻尼齿的个数,r1是阻尼齿的齿尖、缓冲面切点和惯量环圆心三点围成的圆的半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192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