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热绝缘板及其制备方法和电子元器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911161.X | 申请日: | 2017-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600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 发明(设计)人: | 汪洋;宋延林;张佑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5K1/02 | 分类号: | H05K1/02;H05K1/05;H05K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严政;刘依云 |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导热 绝缘 及其 制备 方法 电子元器件 | ||
1.一种导热绝缘板,其特征在于,该导热绝缘板包括:金属基板(1),在金属基板(1)上形成的依次层叠的氧化物层(2)和含有二氧化硅的涂层(3),所述含有二氧化硅的涂层(3)通过在氧化物层(2)上涂布全氢聚硅氮烷溶液,然后进行固化得到;
所述含有二氧化硅的涂层(3)含有二氧化硅和可选的无机物,所述无机物选自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锌、氮化硼、氮化铝、氮化硅和碳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绝缘板,其中,所述含有二氧化硅的涂层(3)的厚度为100nm-100μ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热绝缘板,其中,所述含有二氧化硅的涂层(3)的厚度为300nm-5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绝缘板,其中,所述金属基板(1)选自铝板、铝合金板、铜板、铜合金板、钢板、不锈钢板或锌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导热绝缘板,其中,所述金属基板(1)的厚度为500μm-2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绝缘板,其中,所述氧化物层(2)含有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镁、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锰、氧化铬、氧化锌和氧化钛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导热绝缘板,其中,所述氧化物层(2)的厚度为500nm-100μm。
8.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热绝缘板的制备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金属基板(1)上形成氧化物层(2);
(B)在氧化物层(2)上涂布全氢聚硅氮烷溶液,然后进行固化,形成含有二氧化硅的涂层(3);
在步骤(B)中,所述全氢聚硅氮烷溶液包括全氢聚硅氮烷、溶剂、引发剂,以及可选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和/或无机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A)中,所述形成氧化物层(2)的方法选自阳极氧化法、微弧氧化法、热水氧化法、溶胶凝胶法、酸浸钝化法和碱浸钝化法中的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溶剂为正丁醚和/或二氯甲烷。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引发剂为N-正丁基-N-甲基乙醇胺、甲基乙醇胺、N-丁基二乙醇胺、乙醇胺或二乙醇胺。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无机物选自纳米氧化铝、纳米氧化硅、纳米氧化镁、纳米氧化锌、纳米氮化硼、纳米氮化铝、纳米氮化硅和纳米碳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
13.根据权利要求8-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全氢聚硅氮烷、溶剂、引发剂、聚二甲基硅氧烷和无机物的投料重量比为0.8:(1-5):(0.1-2):(0-6):(0-4)。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全氢聚硅氮烷、溶剂、引发剂、聚二甲基硅氧烷和无机物的投料重量比为0.8:(1-3):(0.1-1):(0-4):(0-4)。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B)中,所述涂布的方法选自旋涂法、浸涂法、喷涂法、丝网印刷法、喷墨打印法、刮刀涂布法、辊式涂布法、坡流涂布法和落帘涂布法中的一种。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涂布的方法为坡流涂布法或落帘涂布法。
17.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固化方法为紫外辐照固化法或水汽固化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1116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转换器电路
- 下一篇:一种主芯片恒压供电电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