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侧围外板的成型模具组件及汽车生产线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11117.9 | 申请日: | 201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03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李众;闫巍鑫;孙书郁;李凤武;肖贺;朱雷;寇全真;王志苗;张万书;赵建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53/88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岳永先;李健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围外板 成型 模具 组件 汽车 生产线 | ||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领域,提供一种侧围外板的成型模具组件及汽车生产线,所述成型模具组件包括彼此相对设置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的与所述上模相对的一侧形成有用于支撑所述侧围外板并呈轴对称结构设置的符型面,以能够选择性支撑左侧围外板和右侧围外板中的任一者。本发明所述的成型模具组件可以实现左、右侧围外板的共模生产,不受制件尺寸的过度约束,占地空间较小,避免在产品研发中为左、右侧围外板分别开发模具,由此节约开发成本并缩短开发周期,有效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侧围外板的成型模具组件。在此基础上,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汽车生产线。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工业呈现飞速发展态势。车型开发周期的长短直接决定企业能否占据市场先机,各个阶段的研发周期对于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
在汽车中,冲压制件包括如下左右件:前后门内板、前后门外板、翼子板、侧围外板、A柱、B柱、C柱等。为了缩短开发周期,现有技术提出了共模生产工艺,利用左右件并排生产的方式实现了利用一套模具生产前后门内板、翼子板等制件尺寸较小、所需线体机床规格较小的制件的共模生产,由此节约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而对于侧围外板,由于在制件尺寸、所需加工设备的客观限制,并不适用于前述并排生产方式,难以实现共模生产,通常分别对左、右侧围外板开发两套模具。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侧围外板的成型模具组件,以能够实现左、右侧围外板的共模生产,由此便于节约模具成本和生产空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侧围外板的成型模具组件,包括彼此相对设置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的与所述上模相对的一侧形成有用于支撑所述侧围外板并呈轴对称结构设置的符型面,以能够选择性支撑左侧围外板和右侧围外板中的任一者。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中的至少一者为可调节的,以在不同调节位置分别适应于所述左侧围外板和所述右侧围外板的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包括上模本体以及随动安装于所述上模本体上的左成型机构和右成型机构,所述左成型机构和所述右成型机构分别具有工作工位和避让工位,且当其中任一者处于所述工作工位时另一者处于所述避让工位。
进一步的,所述左成型机构和所述右成型机构分别包括:上模驱动部,所述上模驱动部随动安装于所述上模本体上以随所述上模本体上下往复运动,且所述上模驱动部能够被驱动为在嵌合位置和抵靠位置之间平移运动;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安装有成型刀具并与所述上模驱动部可动配合;以及,工作台保持器,所述工作台保持器能够弹性支撑所述工作台,在所述上模驱动部移动至所述抵靠位置状态下,该上模驱动部在随动过程中驱动所述工作台克服所述工作台保持器的弹性力,并通过相应的所述成型刀具加工制件;在所述上模驱动部移动至所述嵌合位置状态下,该上模驱动部能够在随动过程中与所述工作台嵌合,该工作台由所述工作台保持器支撑并使该工作台上的所述成型刀具避让所述制件。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本体上设置有用于限定所述上模驱动部的所述嵌合位置和/或抵靠位置的限位块,并且/或者,设置有用于引导所述工作台相对所述上模驱动部上下位移的导向柱。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驱动部连接有气缸,并能够在所述气缸驱动下在所述嵌合位置和所述抵靠位置之间平移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成型模具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之间的压料芯。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包括通过斜面配合的下模驱动部和斜楔本体,所述斜楔本体能够通过所述斜面被所述下模驱动部驱动为在位于同一水平面或同一竖直面内的工作位置和避让位置之间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斜楔本体的所述工作位置和所述避让位置之间的行程不大于4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111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模多道次成形的钣金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汽车板件的冲压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