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桁架式导弹起竖臂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10060.0 | 申请日: | 201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641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刘奇;贾延奎;程明龙;曾玲芳;何冠杰;吴新跃;刘洪波;文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41F1/00 | 分类号: | F41F1/00;F41F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之大铭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5 | 代理人: | 朱晓蕾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桁架 导弹 起竖臂 | ||
1.一种桁架式导弹起竖臂,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分布且均为桁架结构的左臂体(1)和右臂体(2),左臂体(1)和右臂体(2)之间由前至后间隔设有前支撑组件(3)、起竖组件(4)和后支撑组件(5),所述左臂体(1)包括左上梁(11)和左下梁(12),左上梁(11)和左下梁(12)的前后端对应通过左前竖梁(13)和左后竖梁(14)焊接固定,左上梁(11)和左下梁(12)之间还焊接有多个左斜撑梁(15);所述右臂体(2)包括右上梁(21)和右下梁(22),右上梁(21)和右下梁(22)的前后端对应通过右前竖梁(23)和右后竖梁(24)焊接固定,右上梁(21)和右下梁(22)之间还焊接有多个右斜撑梁(25);左下梁(12)和右下梁(22)的后端对应固定有左回转耳(16)和右回转耳(26);其中,左上梁(11)、左下梁(12)、左前竖梁(13)、左后竖梁(14)、左斜撑梁(15)、右上梁(21)、右下梁(22)、右前竖梁(23)、右后竖梁(24)和右斜撑梁(25)均采用高强钢方管制作;所述左回转耳(16)和右回转耳(26)均采用高强钢板进行拼焊;
所述前支撑组件(3)包括弧形的前托座(31)和对应焊接于前托座(31)前后侧的两个壁板(32),所述两个壁板(32)的左右两端对应与左臂体(1)和右臂体(2)焊接固定,两个壁板(32)的中部及左右两端上部分别开设有轴孔(33),并让两个壁板(32)在开设轴孔(33)的位置均焊接贴板(34);所述前托座(31)、壁板(32)和贴板(34)均采用高强钢板制作;
所述起竖组件(4)包括起竖横梁(41)和焊接固定于起竖横梁(41)中部的起竖支耳(42),起竖横梁(41)的左右两端对应与左下梁(12)和右下梁(22)焊接固定;所述起竖横梁(41)采用由高强钢板经拼焊形成的中空结构,并在起竖横梁(41)中焊接有间隔分布的多个加强板(43),起竖横梁(41)对应与左下梁(12)和右下梁(22)焊接处的两侧均焊接有加强筋(44);
所述后支撑组件(5)包括后横梁(51)和固定于后横梁(51)上侧中部的后托座(52),后横梁(51)的左右两端对应与左下梁(12)和右下梁(22)焊接固定,所述后横梁(51)包括台板(511)和间隔焊接于台板(511)下侧面中部的两个竖向支撑板(512),两个支撑板(512)之间的距离小于台板(511)前后方向的宽度,两个支撑板(512)的下端通过连接板(513)焊接固定,所述台板(511)、支撑板(512)和连接板(513)均采用高强钢板制作,所述后托座(52)采用由高强钢板经拼焊形成的盒体结构并使其上侧面为弧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桁架式导弹起竖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梁(51)的两个支撑板(512)在其外侧均设有与台板(511)焊接固定的多个间隔分布的加强筋板(514),所述加强筋板(514)采用高强钢板制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桁架式导弹起竖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臂体(1)和右臂体(2)还对应设有左加强竖梁(17)和右加强竖梁(27),左加强竖梁(17)的两端对应与左上梁(11)和左下梁(12)焊接固定,右加强竖梁(27)的两端对应与右上梁(21)和右下梁(22)焊接固定,左加强竖梁(17)和右加强竖梁(27)的位置与设置后支撑组件(5)的位置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桁架式导弹起竖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臂体(1)中与起竖组件(4)对应位置的左斜撑梁(15)与左上梁(11)和左下梁(12)之间均焊接有左三角筋(18);所述右臂体(2)中与起竖组件(4)对应位置的右斜撑梁(25)与右上梁(21)和右下梁(22)之间均焊接有右三角筋(28)。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桁架式导弹起竖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臂体(1)和右臂体(2)上分别焊接有用于安装锁弹机构的锁弹支座(7)。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桁架式导弹起竖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下梁(12)和右下梁(22)之间、前支撑组件(3)与起竖组件(4)之间以及起竖组件(4)与后支撑组件(5)之间均设有辅助梁(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1006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防丢失安保电棍
- 下一篇:水中核反应堆泄放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