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座椅调角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906148.5 | 申请日: | 2017-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782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 发明(设计)人: | 沃伊切赫·斯迈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吉亚汽车座椅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N2/22 | 分类号: | B60N2/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04 | 代理人: | 王达佐;王艳春 |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座椅 调角器 | ||
适于在车辆中使用的乘员支承装置包括座椅底部和座椅靠背,其中,座椅底部联接至车辆的地板,且座椅靠背配置成围绕座椅靠背枢转轴线相对于座椅底部在直立位置与向前折叠位置之间枢转。乘员支承装置还包括座椅动作控制器,该座椅动作控制器配置成控制座椅靠背相对于座椅底部的移动。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根据35USC§119(e)要求于2016年9月29日提交的第62/401,523号美国临时申请的优先权,其明确地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背景技术
本公开涉及乘员支承装置,尤其涉及可移动的乘员支承装置。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用于车辆的能够调节座椅靠背角度的乘员支承装置。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车辆包括安装至车辆的地板的乘员支承装置。乘员支承装置包括座椅底部和座椅靠背,座椅底部联接至车辆的地板以与其一起移动,座椅靠背联接至座椅底部以围绕座椅靠背枢转轴线相对于座椅底部在直立位置与向前折叠位置之间移动。乘员支承装置还包括座椅动作控制器,该座椅动作控制器配置成控制座椅靠背围绕座椅靠背枢转轴线相对于座椅底部的移动。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座椅动作控制器配置成提供用于控制乘员支承装置在动力微调模式和动力大幅度移动模式中的一个模式下移动的装置。在动力微调模式下,座椅靠背配置成响应于提供至与座椅动作控制器连接的电机的电能,围绕座椅靠背枢转轴线相对于座椅底部在直立位置与向前折叠位置之间以第一旋转速度转动。在动力大幅度移动模式下,座椅靠背响应于提供至电机的电能,围绕座椅靠背枢转轴线相对于座椅底部在直立位置与向前折叠位置之间以第二旋转速度转动,第二旋转速度大于第一旋转速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座椅动作控制器包括固定凸缘,移动凸缘和调角器控制单元。固定凸缘联接至座椅底部。移动凸缘联接至座椅靠背以与座椅靠背一起围绕座椅靠背枢转轴线相对于固定凸缘旋转。调角器控制单元配置成使移动凸缘围绕座椅靠背枢转轴线相对于固定凸缘旋转。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座椅动作控制器能够在微调模式和大幅度移动模式之间移动,在所述微调模式下,所述调角器控制单元配置成以第一旋转速度旋转,使得所述移动凸缘以第二旋转速度旋转,并且在所述大幅度移动模式下,所述调角器控制单元配置成以第三旋转速度旋转,使得所述移动凸缘以第四旋转速度旋转。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调角器控制单元包括模式控制器和大幅度移动驱动器。模式控制器在微调模式下旋转移动凸缘。大幅度移动驱动器在大幅度移动模式下旋转移动凸缘。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大幅度移动驱动器包括联接至移动凸缘的第一齿轮和联接至模式控制器的第二齿轮。在微调模式下,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间隔开,以允许模式控制器旋转移动凸缘。在大幅度移动模式下,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以允许第二齿轮旋转第一齿轮和移动凸缘。
基于对目前被认为是实施本公开的最佳方式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考虑,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详细的说明具体参照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乘用车的立体示意图,其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位于乘用车的驾驶员侧的乘员支承装置,该乘员支承装置包括安装至车辆的地板的座椅底部、安装至座椅底部以相对于座椅底部枢转的座椅靠背,以及座椅动作控制器,该座椅动作控制器联接至座椅底部和座椅靠背,以控制座椅靠背围绕座椅靠背枢转轴线相对于座椅底部的动作,并且该示意图表明座椅动作控制器配置成使乘员支承装置在直立位置与向前折叠位置之间以图2所示的动力微调模式和图3所示的动力大幅度移动模式之一移动;
图2是类似于图1的视图,其表明在动力微调模式下,座椅动作控制器响应于提供至座椅动作控制器的动力,使座椅靠背围绕座椅靠背枢转轴线相对于座椅底部逐渐地枢转,以缓慢地调节座椅靠背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吉亚汽车座椅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佛吉亚汽车座椅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061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