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针对小麦纹枯病防治药剂的室内生测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897707.0 申请日: 2017-09-28
公开(公告)号: CN107810682B 公开(公告)日: 2021-08-06
发明(设计)人: 李伟;尹俊鹏;陈怀谷;孙海燕;张爱香;赵添润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主分类号: A01C1/04 分类号: A01C1/04;A01C1/06;C12Q1/18
代理公司: 南京艾普利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97 代理人: 周海斌
地址: 210014 江***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针对 小麦 纹枯病 防治 药剂 室内 方法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针对小麦纹枯病防治药剂的室内生测方法,包括:小麦种子表面消毒及育苗;纹枯病菌菌株活化、培养后打取菌碟;将待测药剂配制成系列浓度的稀溶液;将发芽小麦种子分成供试组及对照组;将菌碟套至发芽小麦种子的芽根部,并以灭菌无纺布包裹;将供试组放入稀溶液,将对照组放入自来水,进行吸收;供试组及对照组分别浇溉自来水进行培养,并在培养结束时量病斑长度;经统计、计算得出待测药剂的EC50值。本发明通过无菌无纺布包裹接种纹枯病菌的发芽小麦种子,然后施加药剂,从而在病原菌‑寄主植物‑杀菌剂三者共同存在的环境下评价或筛选防治药剂,更符合田间试验效果,具有更好的参考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小麦纹枯病防治药剂的室内生测方法,可用于筛选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有效药剂,同时也可用于评价此类药剂的防治效果,属于药剂筛选及评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侵染小麦引起的纹枯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几乎遍布世界各温带小麦种植区。在我国,小麦生产中氮肥的大量使用、免(少)耕等精简化耕作措施的推广和感病品种的大面积应用,导致土壤中纹枯病菌大量积累,小麦纹枯病逐年加重,已成为长江中下游和黄淮麦区小麦增产的重要制约因素。

目前尚未发现高抗纹枯病的小麦品种,施用化学杀菌剂仍然是防治小麦纹枯病的主要措施。在杀菌剂的研发推广应用过程中,室内生测法是发现新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优化杀菌剂剂型配方、评价杀菌剂活性的基本方法。

现有针对小麦纹枯病防治药剂的室内生测法均在PDA平板上进行,即在PDA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药剂,然后接种纹枯病菌,培养5-7天后量取菌落直径,并与对照平板相比较,计算抑菌率,由此来评价药剂活性。然而,该方法脱离了小麦这一寄主植物,不利于评价病原菌-寄主植物-杀菌剂三者共同存在时杀菌剂的防治效果。

经检索发现,专利号CN200810196380.5,授权公告号CN101348825B,名称《小麦纹枯病抗性苗期鉴定的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其方法是将小麦纹枯病菌菌种活化培养,获得菌丝;通过培养基使菌丝长满牙签后形成有菌牙签;将待鉴定的小麦品种或品系的种子在培养皿中于25℃下萌发后播种于20cm营养钵中生长,播种后30天,将有菌牙签嵌入麦苗茎杆与叶鞘内,接种处缠绕浸湿的医用脱脂棉球,并用双层遮阳网覆盖,通过弥雾器使接种幼苗在近100%饱和的相对湿度下48h,然后去除遮阳网,幼苗正常生长管理,每天喷水一次;接种后30d,对苗期单株小麦材料进行纹枯病病害等级鉴定;根据病害评价等级计算病情指数。

专利号CN201510227051.2,授权公告号CN104823553B,名称《一种测试小麦品种抗病性的方法及其应用》的中国发明专利,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菌液处理:先将测试小麦抗病性的菌液添加到发芽盒内,加少量水做成菌床;再将待测麦粒放置于发芽盒中,并用水将盒内的菌液补齐至能平浸待测麦粒的胚部;2)水对照处理:将待测麦粒放置于发芽盒中纸床上,添加水至与菌液处理中液体的总体积相同;3)计算病菌为害率;4)抗病性判定:通过病菌为害率,对应国家或省区规定的标准判定小麦的抗病性。

虽然上述技术方案都给出了将病原菌与小麦进行接触的技术手段,但是由于它们都是小麦抗病性的测试/鉴定方法,不需要考虑对药剂防治效果的评价,并不能从中获知该如何处理病原菌-寄主植物-杀菌剂三者共同存在时的情况,也不能从中获知具体的药剂防治效果评价方法。因此,亟待研发出能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针对小麦纹枯病防治药剂的室内生测方法,能在病原菌-寄主植物-杀菌剂三者共同存在的环境下评价或筛选防治药剂,更符合田间试验效果,具有更好的参考价值。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针对小麦纹枯病防治药剂的室内生测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977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