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锌锆复合氧化物负载IB族金属纳米粒子除砷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93529.4 | 申请日: | 201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519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5 |
发明(设计)人: | 华金铭;胡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0/06 | 分类号: | B01J20/06;B01J20/30;C02F1/28;C02F101/1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林文弘 |
地址: | 350116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氧化物 负载 ib 金属 纳米 粒子 吸附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锌锆复合氧化物负载IB族金属纳米粒子除砷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首先将IB族金属盐溶液、锌盐溶液和锆盐溶液配制混合金属盐溶液;然后以预调pH值的去离子水作为底液,将混合金属盐溶液和沉淀剂溶液加入进行共沉淀,终点pH值控制为7~10;滴加结束、继续搅拌,进行沉淀物的加热水解;离心分离得水解产物;再经洗涤、离心、烘干、焙烧即制得所述除砷吸附剂。本发明制得的除砷吸附剂,比表面积较大、孔径分布窄、金属纳米粒子高度分散负载至无定形态复合氧化物载体,具有去除率高、吸附容量大、使用量少和吸附速率快等特点,可用于地下水、地表水中低浓度砷污染物以及低浓度含砷工业废水的深度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除砷吸附剂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锌锆复合氧化物负载IB族金属纳米粒子除砷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化工、冶金、制酸、农药及采矿等工业排放的废水中常含有较高浓度的无机砷,主要以三价砷和五价砷形态存在,二者比例取决于废水的氧化还原电位和pH值。三价砷的毒性比五价砷高25~60倍,五价砷的毒性虽较低,但都会严重污染环境,破坏水体生态环境、甚至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必须在含砷废水排放前对其进行净化处理,达到地表水质量标准后排放(< 0.05 mg/L),以保证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安全。目前工业废水中高浓度砷的去除主要采用成熟的混凝/沉淀-过滤集成技术,处理出水砷浓度能达到约0.5 mg/L;但进一步降低砷的浓度(< 0.01 mg/L),需加入大大过量的化学药剂,使得废水处理成本剧增、同时产生大量的砷渣,易造成二次污染。采用离子交换法或膜过滤技术,处理成本高、操作运行和维护技术要求高,不适宜大规模、高浓度废水的工业化处理。吸附法是一种高效、适用范围广泛的低浓度砷处理技术,具有高效、经济、操作简便、可再生利用、应用范围广及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吸附处理技术的关键在于除砷吸附剂,目前含砷水处理采用的吸附剂主要是涂层砂、活性氧化铝和改性活性炭等。这些吸附剂存在吸附容量小、吸附选择性低或吸附剂溶出等问题。因此,开发经济、高效、快速、安全可靠和可再生利用的新型除砷吸附材料,是中外环境科研工作者目前和未来研究的热点。
文献调研和实验发现,铝、铁、锰、锌、钛、锆等金属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对水中砷均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其复合(氢)氧化物可进一步提高对砷的吸附能力。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高效除砷吸附剂Fe-Zr复合氧化物的研制方法”(申请号为200810056344.9)提供的Fe-Zr复合氧化物对高浓度三价砷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但对低浓度三价砷、五价砷的吸附量容量较低。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一种Zr掺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935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