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安全性能检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90356.0 | 申请日: | 2017-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016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殷景明;罗海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泓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G01N3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57 | 代理人: | 杨静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载 汽车安全性能 尾气排放检测 检测系统 仪表检测 制动 串口 检测 底盘测功 主处理器 滑行 串口连接线 汽车仪表盘 安全排放 测功模块 串口连接 功率扫描 检测结果 快速更新 连接底盘 汽车底盘 转换设备 变载 恒力 恒速 测控 尾气 计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安全性能检测系统,包括主处理器、底盘测功模块、加载制动仪表检测模块和尾气排放检测模块,主处理器通过其串口连接的串口连接线分别连接底盘测功模块、加载制动仪表检测模块和尾气排放检测模块;本发明的汽车安全性能检测系统通过设置底盘测功模块、加载制动仪表检测模块和尾气排放检测模块,可以同时检测汽车底盘的恒力、恒速、加载滑行、变载滑行、区间计时和功率扫描的复杂测控工作、汽车仪表盘的测定以及尾气安全排放的工作,不用转换设备,检测全面,有利于降低检测效率,且串口均采用串口ISP技术可通过普通的RS232串口即可快速更新程序;确保了检测结果真实稳定,线性好,精度高,有利于提高检测的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安全性能检测系统,属于汽车安全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即本身具有动力得以驱动,不须依轨道或电力架设,得以机动行驶之车辆。广义来说,具有四轮行驶的车辆,普遍多称为汽车。
汽车安全对于车辆来说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大方面。主动安全就是尽量自如的操纵控制汽车。无论是直线上的制动与加速还是左右打方向都应该尽量平稳,不至于偏离既定的行进路线,而且不影响司机的视野与舒适性。这样的汽车,当然就有着比较高的避免事故能力,尤其在突发情况的条件下保证汽车安全。被动安全是指汽车在发生事故以后对车内乘员的保护,如今这一保护的概念以及延伸到车内外所有的人甚至物体。由于国际汽车界对于被动安全已经有着非常详细的测试细节的规定,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被动安全是可以量化的。
在汽车生产的以及维修的过程中,需要用到不同的汽车安全检测设备对汽车的安全性能进行检测,例如汽车底盘测功机、汽车加载制动仪表检测设备和汽车尾气检测设备等,检测设备多而混杂,需要更换不同的检测设备对汽车进行全面的检测,检测工作繁琐,不方便,工作效率低,而且现有的检测设备检测结果不精确,结果不真实,不便于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汽车安全性能检测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安全检测设备的检测工作繁琐,不方便,工作效率低,检测结果不精确,结果不真实,不便于使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汽车安全性能检测系统,包括主处理器、底盘测功模块、加载制动仪表检测模块和尾气排放检测模块,所述主处理器通过导线连接显示器,用于使显示器显示出性能检测数据,且所述主处理器通过其串口连接的串口连接线分别连接底盘测功模块、加载制动仪表检测模块和尾气排放检测模块。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处理器、底盘测功模块、加载制动仪表检测模块和尾气排放检测模块的串口均采用串口ISP技术,可通过普通的RS串口即可快速更新程序。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盘检测模块包括高速实时工业微控制器、力传感器和16位的AD转换器,以便于独立完成对测功模块恒力、恒速、加载滑行、变载滑行、区间计时和功率扫描的复杂测控工作,且位的AD转换器对力信号进行高精度高速检测,采样频率高达00kHz,确保检测结果真实稳定,线性好,精度高。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载制动仪表检测模块包括检测仪表盘、高速实时工业微控制器、力传感器和16位的AD转换器,以便于完成制动过程中的四通道力信号量、两通道脉冲信号和多个开关信号输入,并有十一个弱电控制强电的开关控制信号输出的检测。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尾气排放检测模块包括工业微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和气体传感器,以便于检测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以及其成分浓度和尾气排放过程中产生的温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盘测功模块、加载制动仪表检测模块和尾气排放检测模块的上均连接若干个带有检测探头的连接线,以便于检测汽车的安全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泓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泓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903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