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束层传递环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866996.8 | 申请日: | 2017-09-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989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 发明(设计)人: | 杨慧丽;钟明亮;王焕有;何雷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软控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D30/26 | 分类号: | B29D30/26 |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侯艳艳 |
| 地址: | 266300 山东省青岛市胶***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束层 传递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束层传递环,包括安装环和安装在安装环上的多组瓦块组件,每组瓦块组件包括:连接框架;气缸杆端部与连接框架固连的调整气缸;与调整气缸串接的抓取气缸;与抓取气缸的气缸杆连接的连杆组件;包括第一瓦块和至少一根第一导向杆的第一瓦块组件;包括第二瓦块和至少一根第二导向杆的第二瓦块组件,第一和第二瓦块组件对称连接在连杆组件两侧;穿过各第一导向杆滑动且与连接框架固连的至少一个第一气动夹紧装置;穿过各第二导向杆滑动且与连接框架固连的至少一个第二气动夹紧装置。用于实现全规格胎冠夹持,避免频繁更换瓦块,提高设备使用率及工效,且优化瓦块间驱动同步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橡胶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束层传递环。
背景技术
轮胎胎胚制造装置和工艺方法中,带束层传递环是轮胎成型机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将带束层鼓上贴合就绪的带束层和胎面传递到成型鼓上完成成型工序。
现有带束层传递环的主要结构参考图1,包括气缸1、夹持爪瓦块2,传递环体3以及安全触边等,11个夹持爪瓦块分别由11个气缸直接驱动径向活动,从而完成带束层的夹持与松开。在贴合不同规格胎胚时,由于夹持功能是通过11个气缸驱动11块夹持爪瓦块2来实现的,瓦块2之间驱动同步性较差,并且图1所示的传递环可实现的夹持范围为440mm-830mm,由于不同瓦块规格不同,总共需要4套不同规格的瓦块来实现上述全规格胎冠的夹持,因此在更换做胎规格时,需要将传递环中所有的传递环瓦块全部拆掉以更换配对规格瓦块,占用设备停机时间,影响设备使用效率及做胎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束层传递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带束层传递环中各瓦块之间驱动同步性差且不能实现夹持全规格胎冠的问题,用于实现全规格胎冠夹持,避免频繁更换瓦块,提高设备使用率及工效,且优化瓦块间驱动同步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一种带束层传递环,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环和安装在所述安装环上的多组瓦块组件,每组所述瓦块组件包括:连接框架,其安装在所述安装环上;调整气缸,其气缸杆端部与所述连接框架固定连接;抓取气缸,其与所述调整气缸串接且位于所述调整气缸下方;连杆组件,其与所述抓取气缸的气缸杆连接,并跟随所述抓取气缸的气缸杆伸缩而动作;第一瓦块组件和第二瓦块组件,其对称连接在所述连杆组件两侧,第一瓦块组件包括:第一瓦块;和至少一根第一导向杆,各第一导向杆底端与所述第一瓦块固定连接,顶端与所述连杆组件连接;第二瓦块组件包括:第二瓦块;和至少一根第二导向杆,各第二导向杆底端与所述第二瓦块固定连接,顶端与所述连杆组件连接;至少一个第一气动夹紧装置,其穿过各第一导向杆滑动且与所述连接框架固定连接;至少一个第二气动夹紧装置,其穿过各第二导向杆滑动且与所述连接框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在调整气缸的气缸杆伸缩时可对其导向以增强稳定性,所述带束层传递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框架上的定位块,且在所述调整气缸侧面开设有供所述定位块滑动的导向槽。
进一步地,为了确定轮胎规格,所述调整气缸安装有用于检测气缸杆收缩到位的第一磁性开关和用于检测气缸杆伸出到位的第二磁性开关。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抓取气缸对轮胎的抓取,所述抓取气缸上安装有用于检测伸出到位的第三磁性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瓦块组件的数量为五组。
进一步地,所述连杆组件包括中间连杆、第一侧连杆、第二侧连杆、第一侧横板和第二侧横板;所述中间连杆与所述抓取气缸的气缸杆连接;所述中间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侧连杆的底端,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二侧连杆的底端;所述第一侧横板与所述第一侧连杆的顶端铰接,且与各第一导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侧横板与所述第二侧连杆的顶端铰接,且与各第二导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软控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未经青岛软控机电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669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