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性氮杂配体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66436.2 | 申请日: | 2017-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594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曹芳利;周浩;成晓玲;温炳松;李文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231/12 | 分类号: | C07C231/12;C07C237/20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44329 | 代理人: | 张燕玲,杨晓松 |
地址: | 51006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性 氮杂配体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化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性氮杂配体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席夫碱最早是由Schiff.H在1964年发现的,他在研究伯胺与活泼羰基的反应时发现了席夫碱,席夫碱可以和元素周期表中的大多数金属形成不同的配合物,是应用非常广泛的配体。
(Kumar V,Sharma S,Sharma U,et al.Green chemistry,2012,14:3410-3414.)但在席夫碱金属配合物的研究过程中,化学工作者发现部分席夫碱配体的稳定性差。席夫碱的这一缺陷制约了它在配位化学中的应用范围。席夫碱的还原产物是将席夫碱配体选择性地还原,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部分席夫碱稳定性差的问题。(Lang S,Corr M,Muir N,et al.Tetrahedron letters,2005,46:4027-4030。Zhao W,Dong X,Jiang M,et al.Organic letters,2012,14(6):1420-1423.)
席夫碱还原化合物柔韧性较席夫碱有较大提高,在参与配位时有更大的自由度,而且芳香族席夫碱还原化合物还是高分子化合物、医药以及农药的重要组成部分。(Azam A,Ahmed AS,Oves M,et a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2012(7):3527-3535。Mcshan D,Zhang Y,Deng H,et al.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health,part C:environmental carcinogenesis&ecotoxicology reviews,2015,33(3):369-384.)
在当今的化学研究中,手性化合物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单一对映体的手性药物的设计合成,非线性光学器件的产生,手性高分子化合物的立体可控合成,生命过程的研究以及手性识别和手性复制的机理研究等等,化学合成也一直是现代药物发现和发展的基石之一。以此衍生的手性科学与技术对生物化学、材料学及国民经济都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Punna S.,Kuzelka J.,Wang Q.,Finn M.G.Angew.Chem.,Int.Ed.2005,44,2215-2220。Moragues M.E.,R..,Sancenón F.Chem.Soc.Rev.2011,40,2593-2643.)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性氮杂配体化合物;该化合物解决了部分席夫碱配体稳定性差的问题,同时使新合成的配体化合物具备手性中心并能产生氢键作用,为其在主客体化学和配位化学中的应用拓宽思路。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手性氮杂配体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手性氮杂配体化合物的应用。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手性氮杂配体化合物,该手性氮杂配体化合物具有如下式(1)所示的结构:
上述的一种手性氮杂配体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1)以二氯甲烷为溶剂,以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为缩合剂、以4-二甲氨基吡啶为催化剂,以苯胺为反应原料,接上带保护基团的氨基酸苯丙氨酸,反应温度为10~50℃,反应时间3h~48h;
(2)旋干步骤(1)所得反应液,利用薄层色谱多次点板,直到确定中间产品点的Rf值为0.1~0.8,然后硅胶过柱,干法上样,分离得到带保护基团的中间产品,洗脱剂为甲醇/二氯甲烷;
(3)用强酸脱掉中间产品的保护基团得到粗产品,反应时间30min~24h;所述强酸的用量按照每克中间产品加入强酸0.4~2ml;然后将粗产品进行后处理,后处理中加入碱的量为使该溶液的pH值呈9~14,得到手性单胺中间体;
(4)以甲醇为溶剂,将步骤(3)所得手性单胺中间体与苯甲醛在温度10~50℃条件下反应2~24h,加入硼氢化钠还原,还原时间为2~16h;还原过程结束后,加入浓酸淬灭掉多余的硼氢化钠,旋干,用二氯甲烷和水进行萃取;保留萃取后的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再用薄层色谱对有机相进行多次点板,确定产物点的所在位置;然后将有机相旋干,进一步真空抽干,重复步骤(2)中的柱分离方法,即得目标产物手性氮杂配体化合物。
步骤(1)的操作按照如下方程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664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