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铁路工程机械混合动力源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61699.4 | 申请日: | 2017-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506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刘洁;陈平松;王建宏;卓海军;杨格;李玮斌;肖晓芳;肖小山;祝长春;王东星;刘三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时代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铁路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9/24 | 分类号: | B60L9/24;B60L50/13;B61C3/00;B61C9/2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412007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路 工程机械 混合 动力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工程机械混合动力源控制方法,混合动力源包括主动力源和辅助动力源,主动力源为接触网动力源,混合动力源系统优先选择主动力源供电,来自于主动力源或辅助动力源的电能经变流器变换与处理后为整车用电设备供电。当与接触网的电连接导通且接触网持续供电时,通过接触网动力源为整车用电设备供电。当与接触网的电连接断开或接触网不能持续供电时,通过辅助动力源为整车用电设备供电。当需要在两种动力源之间进行切换时,主动力源和辅助动力源在切换过程中同时为整车用电设备供电,被替换的动力源在切换结束后退出供电。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铁路工程机械内燃液力动力方式维护复杂、存在液压油泄漏可能、环境污染严重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铁路工程机械的混合动力源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铁路工程机械基本是以内燃机为动力,传动方式为液压传动,长期实践证明内燃液力(液压)传动方式运行稳定可靠,能满足铁路工程机械的牵引需求。但是,随着环保标准的日益严格、节能减排要求的提高、大功率和高速度要求及清洁动力源的发展,该方式显现出维护复杂、环境污染和噪声污染严重、效率低、驱动能力有限等局限性。而随着铁路电气化率逐年上升,电力电传动在铁路运营车辆的广泛应用等条件为铁路工程机械使用电力驱动方式提供了思路。但由于铁路工程机械主要是以低速作业为主,如果只采用电力驱动,车辆进入分相区、非电气化铁路或者接触网停电时无法使用。
因此,目前的铁路工程机械液力(液压)传动方式存在以下不足:
(1)维护检修工作量大:目前的铁路工程机械存在大量的液压器件,而液压器件老化后存在液压油泄漏问题,检修环境差、强度高,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2)环境污染严重:目前的铁路工程机械采用内燃机作为动力,并采用液压传动方式,内燃机存在有毒有害气体排放多,严重危害作业人员健康和污染环境的缺陷;
(3)应用范围有限:目前的铁路工程机械采用内燃机作为动力,并采用液压传动方式,无法在长隧道中连续施工作业,且在高原地区内燃机的功率下降严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铁路工程机械混合动力源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铁路工程机械内燃液力动力方式维护复杂、存在液压油泄漏可能、环境污染严重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具体提供了一种铁路工程机械混合动力源控制方法的技术实现方案,一种铁路工程机械混合动力源控制方法,混合动力源包括主动力源和辅助动力源,主动力源为接触网动力源,所述混合动力源系统优先选择所述主动力源供电,来自于所述主动力源或辅助动力源的电能经变流器进行变换与处理后转换为整车用电设备需要的电能。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当铁路工程机械与接触网的电连接导通,且所述接触网持续供电时,通过所述接触网动力源为所述整车用电设备供电;
B)当所述铁路工程机械与所述接触网的电连接断开,或所述接触网不能持续供电时,通过所述辅助动力源为所述整车用电设备供电;
C)当需要在两种动力源之间进行切换时,所述主动力源和辅助动力源在切换过程中同时为所述整车用电设备供电;
D)在切换结束后,被替换的动力源退出供电。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B)中,当所述铁路工程机械通过非电气化线路或分相区路段,或接触网停电时,使用所述辅助动力源为所述整车用电设备供电。
优选的,所述辅助动力源为超级电容动力源或蓄电池组动力源;
所述步骤B)进一步包括:
当所述铁路工程机械与所述接触网的电连接断开,或所述接触网不能持续供电时,使用所述超级电容动力源或蓄电池组动力源为所述整车用电设备供电;
所述步骤C)进一步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时代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铁路总公司,未经株洲时代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铁路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616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模后背结构及其运用的背包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书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