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夹持装置及其主动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61415.1 | 申请日: | 2017-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794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穆罕默德·卡西姆;杨智春;谷迎松;贺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7/02 | 分类号: | G05B17/02;B25B11/00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陈星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持装置 夹持爪 夹持 主动控制 夹持力 智能 变化曲线 可设计性 实际需求 压电控制 智能调节 接触点 旋转环 变形 灵活 | ||
1.一种智能夹持装置的主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夹持装置包括外侧旋转环和三个内侧夹持爪;
所述外侧旋转环为内齿环,且能够在驱动装置作用下绕自身轴线以角速度ω转动;
所述内侧夹持爪由外齿轮、夹持板和MFC压电片组成;所述夹持板固定在外齿轮的一个齿上,且夹持板所在平面过外齿轮中心轴线;所述MFC压电片贴在所述夹持板上;三个内侧夹持爪的外齿轮分别与外侧旋转环的内齿啮合,且沿外侧旋转环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当外侧旋转环绕自身轴线转动时,能够带动三个外齿轮绕各自固定的中心轴线转动;且三个夹持板的指向沿同一时针方向;
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外侧旋转环的旋转速度ω,以及外侧旋转环内齿与内侧夹持爪外齿轮的传动比,计算得到开环控制线性变形wl;
步骤2:利用最大变形wg根据公式得到归一化后的开环控制线性变形
步骤3:利用步骤2得到的归一化后的开环控制线性变形根据设计的归一化等效夹持力-变形曲线,计算得到归一化的目标等效夹持力
步骤4:利用最大等效夹持力Fg根据公式得到目标等效夹持力Ft;
步骤5:根据公式Ft=kl(wl-kMFCV)反求得到MFC压电片的控制电压V,其中kl表示等效刚度,kMFC表示MFC压电片的变形-电压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智能夹持装置的主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归一化等效夹持力-变形曲线方程为:
其中σ表示控制目标曲线斜率的参数。
3.一种智能夹持装置的主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夹持装置包括外侧旋转环和三个内侧夹持爪;
所述外侧旋转环为内齿环,且能够在驱动装置作用下绕自身轴线以角速度ω转动;
所述内侧夹持爪由外齿轮、夹持板和MFC压电片组成;所述夹持板固定在外齿轮的一个齿上,且夹持板所在平面过外齿轮中心轴线;所述MFC压电片贴在所述夹持板上;三个内侧夹持爪的外齿轮分别与外侧旋转环的内齿啮合,且沿外侧旋转环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当外侧旋转环绕自身轴线转动时,能够带动三个外齿轮绕各自固定的中心轴线转动;且三个夹持板的指向沿同一时针方向;
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外侧旋转环的旋转速度ω,以及外侧旋转环内齿与内侧夹持爪外齿轮的传动比,计算得到开环控制线性变形wl;
步骤2:利用最大变形wg根据公式得到归一化后的开环控制线性变形
步骤3:利用步骤2得到的归一化后的开环控制线性变形根据设计的归一化等效夹持力-变形曲线,计算得到归一化的目标等效夹持力
步骤4:利用最大等效夹持力Fg根据公式得到目标等效夹持力Ft;
步骤5:根据传感器实际测量得到的夹持板与被夹持对象接触点的变形w,以及等效刚度kl,利用公式Fr=klw计算得到等效恢复力Fr,
步骤6:利用PID控制器补偿Ft和Fr之间的误差得到MFC压电片的控制电压V。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智能夹持装置的主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归一化等效夹持力-变形曲线方程为:
其中σ表示控制目标曲线斜率的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6141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