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编码甘薯花青素还原酶的IbANR基因及其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849399.4 申请日: 2017-09-20
公开(公告)号: CN107686841A 公开(公告)日: 2018-02-13
发明(设计)人: 王爱民;高霞莉;李仁赛;侯梦颖;任磊;马代夫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师范大学
主分类号: C12N15/53 分类号: C12N15/53;C12N9/02;C12N15/10;A01H5/00
代理公司: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32220 代理人: 周爱芳
地址: 221000 江***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编码 甘薯 花青素 还原酶 ibanr 基因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编码甘薯花青素还原酶的IbANR基因及其应用,属于基因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类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是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的一类非常重要的次级代谢产物。目前为止,已鉴定的类黄酮类化合物约有8000种。根据结构的不同可以进一步分为7个亚类,黄烷酮,异黄酮,花青素,黄烷醇,儿茶素,黄酮及原花青素。这些化合物在许多生物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植物本身而言,具有抵御低温、干旱、真菌感染,防御紫外线伤害,虫害,吸引授粉者,利于种子传播等功能。还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神经元和衰老相关疾病、癌症、大脑中枢栓塞和缺血症状等,抑制肥胖和高血脂,改善血糖平衡,增强视力敏锐性等功能,已成为植物营养素或食品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所以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增强或减弱某些关键基因的表达,可促进类黄酮类物质的生物合成,提高其含量,这是提高植物营养成分,优化营养,改良品质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苯丙氨酸代谢是植物中合成花青素、类黄酮等许多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途径,花青素的生物合成是类黄酮代谢途径中的一个分支,以苯丙氨酸为起始底物,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羟化酶(C4H),4香豆酰CoA连接酶(4CL),查尔酮合成酶(CHS),查尔酮异构酶(CHI),黄烷酮-3-羟化酶(F3H),类黄酮3’-羟化酶(F3’H),二氢黄酮醇还原酶(DFR),花青素合成酶(ANS),类黄酮3-葡糖基转移酶(UGTs)等一系列结构基因及MYB(v-myb avian myeloblastosis viral oncogene homolog)、bHLH(basic Helix-Loop-Helix)WD40等类转录因子组成的MBW(MYB-bHLH-WD40)转录复合体的协同调控合成花青素。花青素还原酶将花青素转变成相应的顺式黄烷3-醇,如将矢车菊素(anthocyanidin)与翠雀素(anthodelphinidin)有NADPH存在下转换成表儿茶素(epicatechin,EC)和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因此,花青素还原酶参与调控植物组织中花青素的水平及原花青素的形成,在花青素积累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甘薯不仅是重要的粮食作物,而且还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和能源作物。甘薯广泛种植在世界上的100多个国家,我国是世界上的最大生产国,甘薯生产约占世界甘薯的80%。因品种不同,甘薯薯肉颜色有白色,乳白色,黄色,橙色,浅紫色和深紫色等等。一般而言,白色薯肉甘薯富含淀粉,黄色尤其是橙色薯肉甘薯富含类胡萝卜素及类黄酮化合物,而紫色薯肉色甘薯则富含花青素。甘薯黄酮类物质含量及花青素含量是品种选育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定向选育,优化甘薯营养成分,提高甘薯的营养附加值,对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在甘薯中克隆新合成和调控基因,研究其基本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可为整个植物类黄酮类代谢物质生物合成调控网络提供理论基础,并为改良作物品质优化营养成分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编码甘薯花青素还原酶的IbANR基因及其应用,可有效为植物类黄酮类代谢物质生物合成调控网络提供理论基础,并为改良作物品质优化营养成分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一种编码甘薯花青素还原酶的IbANR基因,其具有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所述IbANR基因具有负责调控花青素合成的功能。

一种IbAN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具有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一种IbANR基因在甘薯栽培品种徐紫薯3号植株中的应用,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分别取徐紫薯3号的新鲜的叶片、茎、膨大根和成熟根,每3株为一组混样,液氮速冻后存于-80℃冰箱,提取RNA并反转成cDNA,采用荧光定量试剂盒,反应在定量PCR仪上进行;

其中,甘薯β-actin基因作为反应中的内参;

β-actin引物序列:F:TGTTGCTATTCAGGCTGTGC;

R:AAACGAAGAATGGCATGAGG;

IbANR定量PCR引物:F:GACCTGAGCGACAAGTGGTT;

R:TTTGGCTTGGGTGGTTAGAG。

一种IbANR基因在甘薯品种块根中的应用,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分别取成熟期的大小适中健康薯块,每3个一组,切成0.5×0.5cm的小丁混样,液氮速冻后存于-80℃冰箱,提取RNA并反转成cDNA,采用荧光定量试剂盒,反应在定量PCR仪上进行;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师范大学,未经江苏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493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