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绿茯茶的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48637.X | 申请日: | 2017-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729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龙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苗贵客贸易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14 | 分类号: | A23F3/14;A01G1/04;A23F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57801 贵州省黔东南***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绿茯茶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绿茯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茶是一种著名的保健饮品,随着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茶饮料成为中国消费者最喜欢的饮料品类之一。统计数据显示,茶饮消费市场已占到整个饮料消费市场的20%左右的份额。茶之所以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主要原因是由于茶不仅口感较好,而且具有保健作用。据研究分析发现,茶具有以下作用:一、有助于延缓衰老。二、有助于抑制心血管疾病。三、有助于预防和抗癌。四、有助于抑制和抵抗病毒菌。五、有助于美容护肤。六、有助于醒脑提神。七、有助于利尿解乏。八、有助于降脂助消化。九、有助于护齿明目。
茯茶在发花过程中“金花”大量繁殖,具有特殊的菌花香,边牧人们发现金花越多茯茶去油腻,利消化的功效越好。金花菌在发酵过程中对茯茶的色、香、味具有重要影响。陈橡指出金花菌能够产生淀粉酶和氧化酶,分别催化茶叶中的淀粉转化为单糖及多肽类化合物的氧化,可去除粗老气味,使茶叶滋味浓厚并具有甜味;而傅冬和对茯茶加工过程中化学成为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均有所下降,其中儿茶素下降63.64%、黄酮类下降51.52%、茶多酚下降54.62%、氨基酸减少36.84,形成了茯茶的特殊品质。
目前茯茶的制作通常采用黑毛茶作为原料,由于黑毛茶的来源少,限制了茯茶的生产规模。绿茶是我国的主要茶类,绿茶来源非常广泛,但加工出来的绿茶通常都具有一定的苦涩味,使得绿茶的口感欠佳。如何将茯茶和绿茶的优点有机的结合,克服绿茶本身存在的不足之处,是茶加工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绿茯茶的加工方法,以解决传统绿茶口感欠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绿茯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摘→萎凋→杀青→摊晾→揉捻→脱毫→渥堆→压制→发花→干燥→提香;所述提香是先将干燥处理后冷却至常温的茶块先用100~120℃的蒸汽预热处理6~12min,接着将茶块放入提香机中,将提香机内温度调节为30~50℃,处理8~15min后,将温度升高至60~80℃,处理6~10min后,再将温度升高至90~110℃,处理至茶块水分含量为3.0~5.5%,即得。
所述采摘是在晴天或阴天的上午9:00~11:00以及下午15:00~17:00,采摘无露水的一芽一叶鲜茶叶。
所述萎凋是将采摘的鲜茶叶摊放在萎凋槽中,摊放的环境要清洁干净,通风透气,无阳光直射,摊放的厚度为3~5cm,摊放的时间为6~8h,摊放过程中每隔1~2h翻动鲜茶叶一次,获得萎凋叶。
所述杀青是将萎凋叶送入茶叶光波多功能机中,调节杀青的温度为130~140℃,然后在2600~2800MHz微波与燃气式的红外光波相结合下进行杀青,待萎凋叶的水分含量为48~55%后,停止杀青,获得杀青叶。
所述摊晾是将杀青叶均匀摊放在竹席上,摊放厚度为2~3cm,摊放时间为20~30min,获得摊晾叶。
所述揉捻是将摊晾叶放在揉捻机中,在80~120N的压力下轻柔6~10min,接着在130~150N的压力下轻揉15~20min,接着在600~800N的压力下重揉捻3~6min,接着在120~180N的压力下轻揉捻8~14min,再进行不加压揉捻4~6min,获得揉捻叶。
所述脱毫是将揉捻叶放在辉锅机中进行脱毫处理,控制辉锅机转速为120~140r/min,温度50~70℃,时间20~28min,获得脱毫叶。
所述渥堆是先将脱毫叶用沸水煮制30~60min后,调节原料水分含量为36~38%,闷堆发酵8~10h。
所述压制是将渥堆处理后的茶叶依照产品规格的不同进行压制,获得的茶块密度比为0.70~0.75。
所述发花分为萌发期和保花期,萌发期的环境湿度控制为82~88%,温度为24~27℃,时间为4~6d,保花期环境湿度为65~72%,温度为28~30℃,时间为9~12d。
所述干燥是将发花处理后的茶块在55~75℃的温度下干燥处理至其水分含量为12~18%,即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苗贵客贸易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贵州苗贵客贸易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486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奶盖果茶配方
- 下一篇:一种功能性复合茶褐素的制备方法